還有一個問題困擾著葉赫郝連,那就是北面的大明帝國進攻部隊,已經控制了開原,打下了開原也就意味著現在有一支明朝的軍隊比剛剛南下的叛軍主力更靠近吉林。一旦他們冒險北返吉林,大明帝國的軍隊先到吉林奪下城池,他們就被合圍在通化附近,進退不得了。
不過葉赫郝連也不願意相信日本人給他畫的大餅,一旦退入到朝鮮半島,那讓叛軍輾轉騰挪的空間就更少了,加上那裡幾乎就等於說是日本人的地盤,寄人籬下的滋味可並不好受。更重要的問題是,如果明軍從新在鴨綠江邊站穩自己的腳跟,那誰能保證他們不會跨過這條江水南下收復那些曾經的“失地”?
日本人一旦退入朝鮮,戰他們可以依託本土航線維持海上物資補充,退他們也可以從容的退回到日本本土——那個時候叛軍何去何從?豈不是說,葉赫一族要淪為大明帝國的階下之囚?想到這裡,葉赫郝連就對退入朝鮮地域半點好感也沒有了。
可是他卻沒有阻止日軍繼續向鳳城地區撤退的能力,看著斷後的三井孝宮指揮著日本士兵一個團一個團的登上南下的列車,開始沿著鐵路快速南下到寬甸附近的叛軍控制區域,葉赫郝連心急如焚。
還沒有等他找到辦法,解決目前的危局的時候,遙遠的戰場上,已經傳來了讓他更加絕望的訊息。留守在鞍山要塞防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