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會不會轉身就為了朝鮮半島,把他這個可憐的籌碼推出去,送給大明帝國?向吉林方向突圍,他們的部隊就算僥倖突破了大明帝國的包圍,剩下的人會不會被反叛的太子殿下勢力給殲滅掉?
這可是真真正正的左右為難,即便是託德爾泰,也發現自己根本無力改變現在自己面對的問題。他可以算計到明軍的攻擊方向,可以預測到戰場的情況變化,卻完全無法提前猜測出太子在吉林突然叛變這件事情。
所以現在這數萬金國叛軍已經成了沒有後路的孤軍,即便是想回深山老林裡打游擊,也沒有那個可能了。至於說指望這支部隊打出什麼逆天的戰績來,那就更加是一件痴心妄想的事情了。
到了現在這種階段,用兵套路成熟的司馬老將軍,甚至已經將遼東戰場上的軍事重點,從圍殲已經是甕中捉鱉的葉赫郝連部,轉移到如何安置數百萬遼東難民這件事情上來。這場戰爭讓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從盤錦還有凌海等地區,一直延伸到梅河口等新近佔領的城市,到處都有大量的平民百姓等待安置,這也是整個遼東地區急需解決的問題。
如果這個事情無法第一時間內解決,就會激起新的民變,然後讓整個地區陷入惡性迴圈的怪圈,到時候再想讓遼東地區安穩下來,那就是一個更難更恐怖的工作了。所以大明帝國抽調了大約3000名幹練的官吏,努力將遼東的安置工作做到最好。
說起百萬難民這件事,就要從金國在戰爭後期進行的百萬大軍動員說起。這個近似於自我毀滅的命令,是希望轉嫁大明帝國坦克部隊帶來的裝備碾壓優勢,用人數上的優勢彌補自身裝備上的不足。雖然這種想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金國當時的國情,卻也從另一方面,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這個命令要求東北地區的漢人和滿人必須立刻從軍,整個遼東要徵召一百萬以上的臨時部隊,補充到遼河防線上做應急之用。原本託德爾泰和葉赫郝蘭當時的想法,是利用這些人充當勞力,幫助主力部隊修築工事或者執行後勤運輸等輔助任務。
可是做這種近乎於自我毀滅式的總動員,對於已經陷入混亂並且被明軍壓制的金國來說,還是過於託大了。新徵調的服役人員素質低下,很多地區為了應付攤派,直接從老百姓里拉壯丁充數。這樣得來的軍隊,戰鬥力如何也就不難推測了。
即便是如此,金國在所謂的全面動員之後,遼河防線上的總兵力也從未達到過100萬,而且大部分的部隊都是濫竽充數的毫無戰鬥力的醬油黨。這些部隊在明軍進攻的時候一觸即潰,混亂之中還帶崩了金國的正規軍。這直接導致了金國的軍隊在遼河決戰的過程中,行動遲緩指揮混亂,甚至未做什麼像樣的抵抗,就輸掉了至關重要的遼河決戰。
可是在金國已經全線崩潰的現在,這些背井離鄉的所謂投降的金**隊們,卻開始發揮自己的作用,給大明帝國帶來各種各樣的麻煩。首先安置這數十萬降卒還有超過百萬的戰爭難民,就需要一大筆錢和無數官員軍隊的精力,算上戰後重建以及賑災和撫卹的事宜,大明帝國能夠在兩年之內讓遼東恢復到戰前水平都算是萬幸了。
“難啊,難……”王珏將司馬明威發給他的一封說到此事的電報放在自己的辦工作上,揉了揉鼻樑,輕聲的給這件事下了一個定義。他也對這種事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無非就是給當地稅收上的優惠,撥款重建當地的住宅並且安排難民們回覆生產……這些工作龐雜而且漫長,任何一個人都要頭疼許久。
這一刻,王珏甚至有些慶幸自己已經被調離了遼東,因為如果他還在那裡,現在頭疼的就不是司馬明威,而是他了。這些天王珏整理了一下有關裝甲部隊研究辦公室的各種工作日誌,不緊不慢的瞭解著這個部門從成立以來都進行了那些工作。
他知道陳昭明最近正在緊盯的,是2號坦克的底盤生產工作,這個專案在保密階段的代號是烏龜,一個不響亮卻容易讓人想起裝甲這個詞彙的選擇。而這段時間,上馬立項的還有裝甲運兵車,以及更先進的卡車研發專案。
事實上,這個看似不大的部門,已經對整個大明帝國的軍隊產生了無比巨大的影響。從單兵自動武器的設計研發還有生產採購,一直到裝甲部隊的理想結構,都有專門的人員在研究和監督。陳昭明就好像一臺新軍培訓出來的標準工作機器,在這裡生根發芽,創造了一個和新軍一樣活躍高效的部門。
陳昭明正在兢兢業業的為大明帝國打造著一個理想的裝甲兵團,他過問每一種相關武器的研發,大約有200人專門在辦公室內統計來自前線計程車兵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