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8部分

望,在蒙古境內(西伯利亞等地區)佈置了彈性防線,並且把連線大明帝國和歐洲之間的蒙古鐵路,守了個滴水不漏。

大明帝國從未啟用過如此年輕的將領到蒙古領兵,所以郭興的到來,也給整個防線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讓莫斯科公國的特使先生出來,我有幾句話想對他說。”郭興斜著眼睛看了一下臉色都已經嚇白了的列車員,冷冷的開口吩咐道。

他說話的呃聲音太冷,以至於讓列車員哆嗦了一下也不知道是因為天氣太寒冷,還是因為郭興的威懾力太高。

對方趕緊點了點頭,轉身就走回到了列車車廂。好半晌的功夫,莫斯科公國的特使才走下了車廂,看了看站在那裡的郭興,回頭對自己跟著的翻譯問了一些什麼。

很多外交官都把會漢語當成是一種優勢,世界上過半的外交職業從業者,都是要學習漢語的這是當年天啟皇帝開疆拓土之後留下的後遺症,被隨後征伐世界的天啟後人們延續了百年,差不多已經成了習慣。

尤其是跟大明帝國的禮部打交道,如果不會漢語,一方面要被認為是挑釁失禮,弄不好要失去談判機會;另一方面也會造成不便,因為大明帝國瞧不起帶著翻譯的外國人。

華夏華夏,如果連說漢語都做不到,在驕傲的大明帝國上下眼中,基本上和蠻夷也就畫上等號了。

顯然,郭興面前的這個莫斯科公國的特使,就是一個不會說漢語的“蠻夷”。郭興眉毛挑了挑,一隻手從大衣裡伸出,握著馬鞭指了指對方:“告訴他,我來這裡就是想對他說一句:去京畿如果對我皇帝陛下有半點不敬,我郭興定取他的項上人頭!”

說完,也不管翻譯究竟如何交代,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