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展拳腳。
第一個來找他的是李信,不過卻不是恭賀其升官,而是出難題來了。
“府尊大人,李信找您要糧食來了!”
這不是開玩笑,三衛軍以及各地招募的新軍都將面臨斷糧的境地,還有太原附府由總兵府督辦的場礦招募了大量工人,都需要大量的糧食,除此之外還有遍地的災民每日都等待開倉放糧,領救濟。劉國能立下的糧食再多也經不起如此折騰,現在太原知府既然已經有了正主,李信當然要來找他要糧食。
但田復珍現在一窮二白,手下沒人又沒錢,又讓他從何處變出這些急需的糧食來堵缺口?他李信才有錢哩,真是富戶哭窮。
“大將軍莫要玩笑,田某上手有多少貨,你還不知?說罷,有甚建議,本府一一接受便是!”
田復珍雖然已經貴為一府黃堂卻仍舊如以往一般,說話行事沒有分毫拘束,亦不見讀書人身上普遍的驕嬌二氣。
“府尊大人果然快人快語,李信有個法子,卻是登補上大雅之堂。”
田復珍則態度陳懇。
“這可急煞人也,大將軍這關子還要賣到幾時?”
“好好,不賣,說便是!”見田復珍一本正經,李信也不再於他賣關子,便直說自己的想法。
“以商養農,以戰養商?”
田復珍大為疑惑。
“還請將軍詳細解釋?”
“山西地少山多,糧食產量又低,若是遇到災年,出現饑荒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田復珍點頭,這個自然不用李信來說,歷年都是如此,他想知道的是所謂兩個養該如何解釋,只聽李信又道:“所以,我決定引進一眾新型的高產作物?”
此話一出口,田復珍差點沒笑出來,李信對農事一竅不通,這是他在回來路上與之深談便已經得出的結論,如何幾日功夫竟然弄的跟有多年經驗的老行家一般。但見他說的極是認真,便也耐著性子繼續聽下去。
“李信曾聞山東河南一帶多種玉麥,這種作物不但高產,而且適應力極強,尤其是山地種植此物再合適不過,所以我準備引進一批過來,普遍推廣!”
“甚?玉麥?”
田復珍正端著茶碗潤喉,聽到李信說要引進玉麥大舉推廣種植,再沒忍住,一口水全部噴了出來。
玉麥這東西可不是普通食物,此物出於西番,乃進貢之物,故稱其為御麥,近幾年才叫成了玉麥。而且這東西雖然算不上珍饈佳餚,卻也絕對不是尋常百姓隨便就能吃到的,他在南京任官之時,好歹也是正四品的官員,吃這玉麥的次數一手之數也數得過來。如何,李信竟要引進如此奢侈的食物作為主糧不成?
幾經確認,田復珍才確信,李信不是在說胡話,也不是在開玩笑。可這和以商養農又有甚關係?
李信這幾日也沒閒著,私下裡做了大量的調查工作,請教了不少當地的農民於外省逃難來的弄明,竟然發現在崇禎年間中國就已經有了一定產量規模的玉米在種植。只不過讓他大跌眼睛的事,這種在後世的粗糧,於明朝末年竟然只有富戶大族的餐桌上才能吃得到,是地地道道的奢侈品。
他忽然意識到,這其中蘊含著大量的商機與利潤。眾所周知,玉米的適應生存能力極強,山西這種多山地的地方,種植此物再合適不過。
只要引進一批種子,交給有經驗的農民悉心栽培幾年之內,不愁規模不大,大規模種植之後,以其高產的特性既可以滿足本地的糧食需求,又可以利用古代地域的滯後性,將這種食物以百倍千倍的利潤銷往江南,一個來回就將財源滾滾。李信將前景描述的天花亂墜,田復珍直覺如墮夢幻中,這是不是有點太過兒戲了。
可李信手裡有錢,就在昨天,第一批建奴大借款的銀子到了,兩家商社共計出銀六十萬兩入股,想再多處一分,總兵府亦是不收。按照此前商議好的辦法,總兵府佔全部股份的五成一,十八家商戶則佔到四成九,其中最大的一家可獨佔二成,最小的則只有幾分。這個比例自然是按照約定俗成的各家實力所劃分,只有黃家佔了李信的光而獨得一成,成為商戶中佔股第二大的股東。
這筆銀子入賬以後,商戶的應得股份才算生效,才能享受由總兵府出具的各種免稅證明,也就是說山西省內直到邊牆之外,俱不用再繳納一分過路稅。而入股的這筆錢,一部分投入到了場礦的建設當中,還有一大部分,就連田復珍都眼饞不已。
“現在已經是四月底,事不宜遲,須得馬上收購玉麥種子,晚了今年的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