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和曹變蛟的猜測果然得到了證實。
“韃子卑鄙,請部堂准許標下率一部人馬出城去將尤總兵的首級搶回來!”
城中的參將總兵門群情激奮,紛紛請戰,自家大將的首級被韃子掛在高杆上示眾,是可忍孰不可忍!
“都不要輕舉妄動,守好自己的位置!”
洪承疇面不改色嚴詞拒絕。
城下清軍的呼喝聲陡然增大,“韃子攻城了,韃子攻城了!”突然有人指著城下疾呼道。
只見黑壓壓的清軍就像蝗蟲一樣蟻附而來,洪承疇明白慘烈的城池攻防戰在這一刻正式拉開了帷幕,不是轟轟烈烈的得勝,就是轟轟烈烈的死去!
洪承疇忽然像想起什麼似得,轉向一旁的曹變蛟問道:“可曾派人向山海關求援?”
“回部堂,在韃子合圍之前就已經派人去了!”
……
山海關關城,此刻城中也已經得到了尤世祿戰死,清軍大舉反攻,圍困廣寧前屯衛的訊息。但是,奈何城中群龍無首,誰也不敢輕下決斷,畢竟用兵之事可不是鬧著玩的,一旦出了問題是要負責任的,搞不好人頭落地一條小命就沒了。
城中的主將是遼西大族出身的祖大壽,熬走了楊嗣昌卻不想來了個洪承疇,好在後者不像前者一樣咄咄逼人,甚至對他還多為倚重,這才對此人假以辭色。但是想要他於千軍萬馬之中去救洪承疇卻是萬萬不能的。
正好山永巡撫邱民仰巡視於此,忽聞總督關外慘劇,尤總兵兵敗身死,洪承疇被困廣寧前屯衛彈丸小城,岌岌可危。他便決然放棄了接下來的巡視,坐鎮于山海關,防止城中群龍無首而限於大亂。
山永巡撫由崇禎年間才開始設定,是從順天巡撫和天津巡撫劃分出來的,轄區包括永平府和山海關等地。山海關正是邱民仰巡撫之地,原來因為有強勢的楊嗣昌在此大肆排除異己,邱民仰為了避難而長期滯留在永平府,不敢輕易在楊嗣昌的眼前晃盪。直到洪承疇接任總督以後,對所有人的態度大大有別於楊嗣昌,甚至在上任途中還親自拜會了邱民仰,請他全力配合。
而且洪承疇還在率軍出關之後,請求其配合鎮守後方。有了這些因素,邱民仰對洪承疇的印象頗為不錯,甚至認為他是個將來可登閣拜相的人物。只是,從眼前局勢判斷,理智告訴邱民仰,眼下最好的應對就是堅守不出,萬不可輕舉妄動,守住山海關才是重中之重。
但是,邱民仰還是心有不甘,不想如此放任關外局勢惡化什麼都不做,只好來找祖大壽商量。誰知祖大壽卻一口回絕了邱民仰的要求。
“山海關內僅有精銳三萬餘人,受祖某節制的只有一萬人,就算出關去也是以卵擊石,肉包子打狗!”
邱民仰本來對兵事便不甚通曉,既然祖大壽極力反對,他一時也沒有辦法,只好向京師告急,請求再派援兵來增援!
山海關外局勢惡化的訊息,在當天晚間就傳回了大明京師。幾乎在一瞬間洪承疇兵敗的流言便舉城皆知,甚至瘋傳韃子已經破了山海關,正往京師而來。
一時間大明京師城內,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大明天子朱由檢震怒之下命閣臣趕緊平息城中謠言,雖然局勢緊張,但至少城外的廣寧前屯衛還在明軍手中,一時半會山海關還是安全的。
不過,洪承疇的慘敗還是讓朱由檢驚懼不已,啟用洪承疇本是他甚為得意的一步棋,誰曾想轉眼又差點滿盤皆輸,他甚至已經動了派半身不遂的孫承宗重新回山海關坐鎮的想法。
不過張四知卻提出了另一個人選,那就是一直滯留在京師的孫傳庭和盧象升!
第四百三十二章 指一條路
孫傳庭和盧象升這兩個人一直不為大明天子朱由檢所喜,只是一直念在他們以往功勞的份上,才沒有將這二人治罪。但是,若想啟用他們,在朱由檢看來也不是什麼好主意。
孫傳庭雖然多有功勞,但是其人恃功自傲,稍有不滿便出言不遜,而盧象升其人給朱由檢的印象也是過於愚直,所以張四知提出的這兩個人選便被他壓了回去。
朱由檢更傾向於從閣臣中選一人前去山海關坐鎮,而現在內閣中有用兵經驗的楊嗣昌已經在河南剿賊,剩下唯一一個知兵的僅有劉宇亮一人。所以,他這一回力排眾議,甚至沒經過小朝會的朝議便直接命內閣大學士劉宇亮以內閣大學士領兵部尚書銜前往山海關坐鎮,指揮協調各部。
劉宇亮朱由檢的聖旨自然不敢推諉,但是卻提出山海關兵微將寡,需要再派至少三萬人隨他一同前往。朱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