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韃子”
“鰲拜攻城了?”
李信下意識的還以為是鰲拜又發動攻城,那軍士則連連擺手。
“不,不只鰲拜,還有更多人,從北邊來的……”
來的好快,李信心裡一陣驚呼,難道是多爾袞到了?僅僅兩天時間,韃子兵鋒便直抵高陽城了。
“怕什麼怕,城外的地雷是白埋的嗎?韃子敢攻城就送他們去見閻王。”
自從見識了韃子驅趕百姓排雷的場面後,高陽城內的決策者們曾對是否再在城外鋪設地雷展開了一場極為激烈的爭論。最後由孫承宗一錘定音,地雷該埋還得埋,難道指望韃子會大發善心嗎?所以城牆的山字型裡幾天的功夫就被埋滿了地雷,其中還出現了一段意外插曲,一名埋設地雷的民夫因為弄亂了記號,誤踩地雷而重傷。
事實也果如李信所料,等李信登上北城敵樓時,排山倒海的韃子兵齊齊衝了過來,聲勢之壯前所未有,連高陽軍老營計程車兵們心裡都打起了鼓。
不過很快高陽城頭上的軍民們士氣又重新高漲了起來,韃子衝進了雷區,即便聲勢如排山倒海也架不住地雷的狂炸,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再踏出幾步;會踩中這種可以爆炸的地面。在未知的恐懼面前,韃子如海lang拍到沙灘上一般,開始向回捲去。
韃子軍陣後方,諸將領眾星捧月般擁著一名身著布甲的年輕將軍,一張類似蒙古**餅子臉的頜下長滿了鋼針般的鬍鬚,根根向四周發散。一雙細長的眼睛眯縫著,似在思考著一個極為棘手的難題。
他沒看到立於自己身後的一位白淨面皮的將軍嘴角勾起一抹頗耐人尋味的笑容,並且但很快就消失不見。
那年輕將軍隨即對身旁人道:“南人心思倒是巧妙,這武器威力很大嘛,堪比紅夷大炮,咱們旗人應該儘快搞過來,不能落後了。”隨即又似漫不經心的補充了一句,對身後一名少年和顏悅色道:
“漢軍旗的戰力還有待提高啊,不能一個衝鋒就退回來,多鐸回頭你勤督促著點。”
“得了,今天就到此為止,再繼續下去也是徒增漢軍旗的傷亡,有此一戰也算對高陽守軍有了初步的瞭解。連鰲拜章京這等勇武都被擋在了城下,咱們又怎麼可能一蹴而就。”
這位年輕將軍正是左路軍領兵大將睿親王多爾袞,高陽城裡的花樣他有所耳聞,今日一見還真有些門道,看來想拿下這座彈丸縣城還要付出點代價了。如果沒有這些花樣,他敢打包票,兩日之內必然破城。
多爾袞這回算是輕兵突進,只帶了一萬人,主力大軍一部三萬人趕往河間與右路軍嶽託會和,準備圍殲盧象升,至於那個名動遼東的孫承宗他是要親自會會的,如果能抓活的那便再好不過。可看眼下情況,他顯然低估了那個城裡玩花樣的人,初時那南人說此人了得,他只當是吹噓,如今看來所言非虛,有必要重新調整對高陽的攻略計劃了。
思考的同時,多爾袞步入專門為他準備的中軍大帳,由包衣奴才伺候著脫了布甲,又命人去研磨,伸手拿起案上的一支狼毫,飽飽的吸滿了墨汁,在攤開的紙上筆走龍蛇,又加蓋了隨身的璽印。
寫罷又命人去喚來多鐸。
“十五弟,你膂力過人,將這封信給為兄射進那高陽城中去!”
多鐸忍瞟了眼紙上的內容忍不住道:“十四哥何必多此一舉,南人豈會相信?”
“為兄就是想讓南人知道,這個人本王要定了!
多鐸剛出了大帳便有包衣奴才通稟:“恭順王求見!”
多爾袞正了正衣冠,所謂正衣冠不過是整理了一下布甲襯裡衣服上的褶皺,滿人無帽只有腦後拖著一根鼠尾大小粗細的辮子。身為八旗權貴的年青一代,他是少有的漢人文化推崇者。所以,對有能力的漢人也極為尊重,而且不輪文武,只要有一技之長均想為我所用。在這一點上,倒是很有些乃兄皇太極的影子。
等求見之人進到帳內,多爾袞已經立於大帳正中擺出一副迎接他的架勢了。恭順王見狀頓時感激涕零,主子起身迎接奴才那是何等的恩典,趕忙緊走幾步單腿打了個千,“奴才孔有德見過睿王殿下!”
多爾袞將孔有德扶起,一字一頓問道:“今日城下之戰,恭順王如何看?”
孔有德曾為登萊巡撫孫元化部將,而孫元化又是明廷的西洋火炮專家,所以當孔有德投降滿清後很快就因為善使火炮而得到重用。
“回殿下,今日南人使用火器奴才也是第一次見到,如果能弄來一個瞧瞧,仿製應該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