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5部分

“稟大將軍,孫部堂派了人來!”

“哦?快請!”

這孫部堂指的正是孫承宗次子孫鉁。此前李信一早遣了親兵去與孫鉁接洽,希望他能夠為三衛軍在南京附近擇一處合適的駐地,同時協調解決糧草問題。卻沒想到孫鉁的反應如此之迅速,這還不到一日的功夫就派了人來。

孫鉁派來的是他的一個幕僚,四十歲上下,面白身長,見了李信之後深深的一躬到地,“在下荊鳳吾見過鎮虜侯!”

李信最煩這套見面互道寒暄的繁文縟節,便直言相問孫鉁如何打算。那荊鳳吾卻忽而躊躇了一陣,眉頭也擰了起來,這讓李信心下一沉,果不其然,只見他緩緩道:“鎮虜侯容稟,部堂被雜事纏身,牽絆著不能親自來迎,特遣了在下來知會一聲,貴軍在龍潭休整等候安置即可。”

這一句話說的不盡不實,既沒有定下名分,又沒說糧草的調撥問題,這可不是孫鉁的行事風格。在李信的再三追問之下,荊鳳吾實在頂不住了,便和盤托出。

只見他先是長嘆一聲,這才一五一十道來:“在下也不瞞鎮虜侯了,孫部堂在南京的處境只怕你在北京也多有耳聞,實在是被群鬼扯住了手腳,一言一行都不得痛快,而今,而今部堂還指望著鎮虜侯為他撐起這巡撫的威嚴呢!”

李信聽罷心裡一片冰涼,他只聽說孫鉁在南直隸多被各方掣肘,卻萬沒想到竟是如此窩囊,只聽那荊鳳吾又道:“在下臨來時,部堂交代過,鎮虜侯智計過人,必有應對之策,著在下一切聽憑鎮虜侯差遣。”

鬧了半天,孫鉁也是等著李信南下弄出米來下鍋呢!

李信看著面前一連期待的荊鳳吾,心中一陣苦笑,他以往之所以總有應對之法,那是因為不論山西抑或是大同,都是已經打爛了的地方,一切都是另起爐灶,組織民眾發展生產,自然也水到渠成。而江南情形卻與之大為不同,這裡的一切都在原有的軌道上執行了二百多年,幾乎從未經歷過戰爭,上下都是一派和諧景象,自己總不能學那流賊也行硬搶之事吧?

千頭萬緒真是讓人一籌莫展,李信不好將這些實情一一道出,便只好敷衍了一句,“辛苦先生,一切等大軍全部靠岸,與龍潭本地縣衙做了交涉,再計較此事。”

荊鳳吾聞言之後當即便似恍然大悟一樣,從懷中掏出了一封火漆公文畢恭畢敬的遞到李信面前。

“這是部堂的行文,鎮虜侯自可以此與那龍潭知縣交涉!”

李信接過了這公文,心道孫鉁總算幹了一件有意義的事。眼見著小小的碼頭,一時間難以盡數將三衛軍卸上岸,李信便只好耐著性子與荊鳳吾攀談起來,他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孫鉁此番南下,對於浙江市舶司與江南織造局的案子,究竟進展到了哪一步。

這正問到了荊鳳吾的擅長之處,孫鉁雖然未能將此一一切實查辦,但其中的勾當卻是瞭解了不少此前不甚了了的內情。

“說起這江南織造局自打天啟朝便撤了內局的差事,一切織染都有外局承辦,如此一來正好讓南京一眾官員上下其手,眼下他們已是鐵板一塊,任憑部堂如何做,都難撼動那冰山一角啊。”

李信由不得有些疑惑,這江南織造局不過就是一個紡織印染廠而已,如何就能將南京上下的官員聚攏成了鐵板一塊呢?聽了李信的這個疑惑,荊鳳吾竟是一陣苦笑,鎮虜侯顯然是對江南織染之利不甚瞭解,於是便娓娓道來其中緣故:

“我朝自洪武年開始,就在江南織染設內外兩局,內局由二十四衙門直接督造。而外局則歸工部都水清吏司領轄。嘉靖萬曆朝時以內局為主,外局形同虛設。江南織造局便由宮中派出的中官督造,所得之利皆由中官解往大內。崇禎朝以後,今上苦於中官參與地方稅收盤剝甚巨,便將所有外監裁撤,江南織造局便又劃歸了南京工部的都水清吏司,如此一來南京工部又或一大財源,竟是比起南京戶部來有了隱隱壓上一頭的架勢。”

聽荊鳳吾講到這裡,李信更加奇怪了,說來說去也只點明瞭江南織造局的來龍去脈,以前歸宦官管理,得錢直接送往皇帝內庫。現在歸了地方財政,按理說朝廷稅收應該有一定程度的增長才是。

卻見荊鳳吾頓了一頓又接著說道:“鎮虜侯不必奇怪,可知江南織造局一年織染絲綢數十萬匹,賣與西洋人得銀數百萬,我大明朝土地稅賦年入也不過如此……”

荊鳳吾的話讓李信大為震驚,萬想不到這江南織造局賣出了絲綢一年竟能得銀錢數百萬兩,難怪孫鉁受了欽命南下,竟然在南京鎩羽而歸。

“本來朝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