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房式的辦公室、宿舍、活動室之類,只能隔窗而望,裡面盡是些新奇的擺設。我們最感興趣,和最得益處的,是職工浴室。那時整個縣城就一個公共浴室,單位裡的浴室有兩個,一個在交通局,一個在鐵路總工會,都是專為這兩個單位裡的工人幹活後洗澡的。因為他們乾的活,大都是拉媒卸媒,髒得只有牙齒和眼睛,在一片黑灰中,保留著本色。洗澡免費,但把門卻很嚴,必須是他們單位的人,或其子女,才可以享受。好在我們鄰居中,都有在這裡上班的叔叔大爺,早早晚晚可以捎帶去洗個澡。鐵路工會澡堂把門的,是個上了年紀的被火車軌斷了腿的殘廢工人,嚴得不近人情,有一次,我被一位大叔趁他不在意,帶進澡堂裡,都脫了衣服了,還是被他揪了出來。氣得我們抱著褲子,在門口跳著罵他。

工會里最好玩的地方,是後院,靠近鐵路貨場,那裡有幾個因修鐵路形成的大水塘,水面上漂浮著許多枕木,我們就將枕木紮起來,當木伐子划著玩,打水仗。不小心栽到水裡,陷進烏黑的炭泥裡,是最大的失敗,而於對方則是最大的勝利。

工會院裡,大樹特別多,夏天的夜晚,是摸知了猴的好地方。還有個吸引人之處,就是院子裡碎銅爛鐵特別多,趁人不注意,拾了揣在懷裡,可以賣不少錢。還有一些火車上的稀奇零部件,可以當玩具。所以,我們小時候,有事沒事,我們都會到工會去玩,每次都會有所收穫。

鐵路總工會還有一個很特別之處,就是進進出出的都是穿制服、戴大蓋帽、神氣得像解放軍一樣的鐵路工人。那年月,衣食住行,鐵路工人都比地方上高人一等,住瓦房、穿統一制服、吃大食堂都不說了,光是大人小孩坐火車免票一項,就讓地方上的人熱牙得不行了。還記得工會大食堂晚上都要蒸大饅頭,又便宜又香軟,母親常託鐵路職工家屬給買上幾個。大口吃著香噴噴的鐵路大饅頭時,母親總是感慨:這樣好吃的饅頭,家裡是無論如何蒸不出來的,俗話說,小鍋菜香,大鍋飯更香啊。

當年地處武裝部西側、現處新華聯歡樂買地盤上、沒變的地標是市醫院對過的縣總工會,當年可是縣城裡文化娛樂活動的中心。而我關於縣總工會的最早的記憶,是*初期,紅衛兵在工會的球場上演出,我們結伴去看。那時工會地處城東,在我們城中心的小孩子看來,已是很遙遠的地方了。因為極少去那兒,又是夜晚,因而感到特別神秘。走進工會大門,迎面是冬青松樹圍成的花園,兩邊的甬道外邊則是各種花樹和巨大的梧桐樹,我那時感覺彷彿鑽進了原始森林,怕走進去後就再也走不出來了。過了花園,是一排瓦房,裡面有棋室和乒乓球室,多年後,我上中學時,因為有同學住在總工會院子裡,也就成了這裡的常客,放學後,不是去那兒打乒乓球就是打籃球。在這排房子後面,就是籃球場了。

正在演出文藝節目的籃球場上,黑壓壓一片人,吵吵嚷嚷,喧鬧極了。空中掛著大電燈泡和汽燈,亮如白晝。我們擠不進去,只能透過大人們的大腿縫,零零星星,看演員們蹦來蹦去,甚沒趣味,就在後院裡閒逛。還記得後院牆根是一個大汪,汪邊是生活垃圾,可以揀到小紙盒和廢電池之類好玩的東西。西牆邊是廁所,高高大大,磚木結構,造型也很別緻,禁不住跑到裡面方便一下。

*初期,總工會熱鬧非凡,因為那裡不僅是造反派開會的地方,也是兩派爭奪的地盤,正是“城頭變換大王旗”,總有不同造反派的總部安在那裡。後來“三支兩軍”辦公室也安在那裡,於是大門口就有了解放軍戰士持槍站崗,熱鬧一時的總工會,這才冷清、安靜下來。

縣總工會最火紅的年代,是*中期,興起籃球熱,幾乎每個大一點的單位,都有籃球場,不分男女老少,人人喜歡打球看球。球打得好的,可以直接入伍當兵,免掉下放的惡運。退伍了,更不會愁沒有好工作幹。因此籃球打得好的,都成了縣城裡的名星人物。正因為籃球運動大普及,作為職工活動中心的總工會,就乘勢在後院西側建起了一個周邊有高高看臺的燈光球場,原來的籃球場改成了練球場,於是那裡隔三差五舉辦籃球賽,還經常有外地籃球隊來訪,看球賽還要憑票入場呢!

記憶最深的一場籃球賽,是當時的教育局長一家組成的籃球隊與縣女隊的比賽。局長德高望重,曾當過副縣長和運中校長,是老革命,當時年齡大概年過半百了吧?隊員是他的子女——四個女兒兩個兒子。大兒子是部隊軍官,主力,大女兒是縣女籃主力中鋒,主力,其他三個女兒能力也不一般,後來也都入了縣女籃,其中大女兒和四女兒都因為打籃球當了兵。小兒子是我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