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是縣城的一個文化意義上的景點。特別是看到今天城區裡的許多公廁還不如當年縣醫院的大氣和規範時,它帶給我們的,更是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建設意義上的思考了。我這樣說,不是刻意“以臭為美”,因為從第一次見到它並且使用它時,印象和思考,就已深深烙印在心頭了。

偶然和書協主席朱先生談起縣醫院的初創期,他笑問我,知道縣醫院最初的院牆是什麼樣子嗎?我說是一種磚砌的花牆。他說不對,是竹籬笆。還說:“不信你去問你媽。”用不著問了,因為我的最初印象來自六十年代中期,而他,卻是運河鎮的土著民,談起老運河的種種軼事,他是無可爭議的權威。

竹籬笆的醫院院牆是什麼樣子,只能憑想象了。我見到縣醫院時,已有了高大的磚砌的院牆,大門也和現在一樣,朝北——七十年代時,大門曾經改向東方,一改就是二三十年,所以看到醫院的大門又改向西時,不僅有時光倒流感,還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

記不清最初是去縣醫院幹什麼了,好像是母親住院開刀吧?我是在保姆的帶領下去看她的。進了大門,兩側是兩排長長的簡易的平房,門診打針都在這裡。正對門的是一溜瓦房,藥房和住院處。房子外起脊內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