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一切出於直率、自然。

此期間,伯駒與克端幾位兄弟,仍常在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一起進餐。每日課後,常同去天津國民飯店午餐。國民飯店對面的戒酒樓是嚴範孫先生的別墅。嚴先生每天中午都去飯店看望這幾位表兄弟,飯後,並考問功課。只要考問,伯駒總是對答如流,深得嚴先生的讚許,並預言:張伯駒日後必為非凡之材!伯駒對嚴先生也非常尊重。“洪憲”時,先生進京勸袁世凱不要稱帝,耐心相勸,言無不盡,伯駒從內心深深讚賞嚴先生的這一有識之舉。

不久,伯駒隨父親回開封府。袁世凱“洪憲”帝制失敗死後,伯駒與袁氏諸子又見面於天津。袁氏諸子居住在天津小白樓。伯駒每過其家門,都要進去看看。他們幾位書案上各置有“皇子印”,或金或玉,篆“皇几子印”四字。克軫字晉庵,排行老八。一天,伯駒在他的房間裡看見袁氏諸子於“新莽門”前的攝影,乘雙馬車,著金花燕尾服。項城稱帝,舉世皆罵,其子只與其豪橫一時啊!伯駒搖了搖頭,取來一印觀看,“皇八子印”四字映入眼簾。他的腦海裡忽然,閃過“亡八”二字,不禁啞然失笑。其實“王八”二字在很早以前並非罵人之語。他記得杜工部的詩有巴陵夜別王八員外,又岳陽宴別王八員外貶長沙,李嘉佑詩贈王八衢州等,均為唐時王八之稱,和杜十二、韋十七、元九之稱相同。《聊齋志異》三朝###大門楹聯雲:“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上聯為亡八,下聯為無恥,這顯然是譏諷清初貳臣者。這時王八已經是罵人語啦!

晉庵問伯駒:“表兄為何發笑?”

伯駒說:“幸尊翁為皇帝,假為王,則君之印文竟作何語乎?”

晉庵相顧一笑。其實,他根本未理解表兄的幽默及對其父稱帝婉轉的諷刺。

行年弱冠 羈寓軍旅(1)

甲寅(1914年),伯駒已經是17歲的青年了。那個年代,有多少行年弱冠之人,或馳騁在報國的疆場,威名遠震;或在文壇嶄露頭角……然而,伯駒卻不是。由於他的貴胄出身,他家與袁世凱的戚誼以及家父的安排,使他具有了一段特殊的經歷。

伯駒所處的青年時代,革命浪潮猛烈地衝擊著清王朝的統治。辛亥革命,趕跑了皇帝,推翻了清政府,結束了兩千餘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是,勝利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繼之幹出了摧毀共和國制度的倒行逆施之舉。

1913年,袁世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張鎮芳被升任河南都督。在張鎮芳眼裡,袁氏所以登上大總統的寶座,是因為他始終握有北洋大軍的兵權。1909年,載灃當政,袁世凱的軍機大臣曾被強行罷斥,袁回原籍“養痾”。兩年以後,載灃無奈,又不得不請袁世凱“出山”,因為袁開缺後,北洋軍的實際兵權仍握在他的手中。

張鎮芳早年經商,從文,後也進入軍界。他很喜歡溫文爾雅、才學過人的兒子,加之望子成龍心切,一直在為其精心選擇繼承父業,大展宏圖之路。伯駒離開項城與他一起生活已歷十個寒暑,但這位少爺平時寡言少語,尤其對父親的政事從不問津。在那個時代,做父親的隱約感到,讓孩子在軍界做事,或許更能出人頭地,經反覆考慮,決定將伯駒送入軍旅從戎。

正巧,1914年,野心勃勃的袁世凱在軍事上採取了一個重大措施——建立一個旨在培養軍官的陸軍混成模範團。

模範團的軍官均從北洋各師和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生中抽調精選。原任中級軍官的均充任該團的下級軍官。士兵皆年在22歲至26歲之間。要求必須是素日忠誠,身強力壯,當過正目,經過戰役的戰士。

是時,張伯駒年僅17歲,又非軍伍出身,顯然不符合條件。但在父親的安排下,他破格考入了混成模範團的騎科。

在甲寅仲秋季節裡,伯駒第一次穿上了藍呢制服,這意味著他未來將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軍官。一種新鮮感和好奇心驅使他決心學一手真本領,硬功夫。緊張的軍旅生活從此開始。

然而,軍營中的騎科訓練十分嚴格。這使出身富豪之家的張伯駒很不適應。軍號一響,立即起床;晚燈一閉,必須入寢,這可苦了張伯駒。他常常是早上不起,晚上不睡,因過慣了讀書看戲、東遊西逛的閒散生活,無拘無束,所以入騎科以後,他常請假回家。

父親意欲伯駒儘早參與政事,不僅送他到模範團學習,還利用與袁家的戚誼,創造伯駒與袁世凱接觸的機會。

1915年元旦,正值伯駒放假居家。父親將其喚至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