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品尚不成熟,但也想選送一幅參加全國美展,請各位方家賜教。”潘素用懇切的語氣對來訪的幾位畫家說。
幾位畫家看著四壁上的新作,不斷點頭讚許。
“潘素出生於南方,生活在北方。由於她對大自然觀察敏銳,對新中國無比熱愛,加上又很善於將自己對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種種體驗溶鑄於筆端,所以,她的山水作品反映出了自然風景中的內在精神。”一位畫家評論說。
“她的這幾幅作品可以說是風格各異,這裡有江南景色的垂楊斜柳和潺潺流水;也有北國風光的冰川雪野和挺拔青松;有的反映了高山峻嶺的非凡氣勢,也有的反映了蔥蘢林木的瑰麗多姿。送哪一幅參展,都是比較理想的。”又一位畫家說。
1956年7月,第二屆全國美展在北京工人文化宮揭開了序幕。從3600多件中精選出900多件參加了展出。潘素選送了她的《灕江春晴》參展。
全國第二屆美展閉幕這一天,敬愛的周總理在幾位領導和畫家的簇擁下,談笑風生地跨進了展廳。總理神采飛揚,邊看邊談,總理說:這可是對我們國畫發展的又一次大檢閱啊!周圍的幾位同志紛紛點頭。陪同接下去說:“這次展覽花鳥最出色,山水亦很可觀,人物畫相對薄弱一些。”
這時,總理來到了《灕江春晴》這幅畫卷之下,停下了腳步,陪同介紹說,這是一位中年女畫家的作品。周總理注視著灕江的新姿,秀麗的山巒錯落有致,和遠天的白雲一起倒映水中,青山碧水,遊船新村,色彩明朗,甚至江水的漣漪都閃著晶瑩的光亮,如詩如夢。周總理脫口讚道:“此畫頗有新氣象。”
。 想看書來
丹青煥彩 飲譽畫壇(4)
《灕江春晴》一出現在展廳就引起了人們的普遍注意,許多人駐足畫前,向它投去了希望和讚賞的目光。
《灕江春晴》被全國許多畫刊、報刊登載,並且給予很高的評價。
《灕江春晴》連同女畫家潘素的名字,一時為美術界所傳頌。
《灕江春晴》象徵著祖國明麗清新的早晨,蘊滿了她熱愛祖國的情愫,得到了國家總理的讚揚和人民的喜愛。
她恭恭敬敬地站在前來向她祝賀的老一輩畫家面前,謙遜地說:“這只是我向祖國和人民奉獻的一朵小花,藝術無止境,我要向大師們學習,向更高的境界進取。”
這位飲譽新中國畫壇的中年女畫家孜孜奮筆,為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而奮力拼搏。
1956年,李濟深副主席出於對潘素青綠山水畫的喜愛向她索畫,潘素以北苑筆意創作山水一幅贈之,並由夏仁虎先生題字。
1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潘素特繪《群峰爭秀》一幅敬獻;又與關松房、周元亮等畫家合作《山河壯麗》,獻給大會。
1957年,全國總工會主席賴若愚為籌備國際會議贈送禮品索畫,潘素與胡絜青等數位女畫家合作花卉一幅。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誠獻瑰寶 世代流芳(1)
美麗的什剎海像一個多情、恬靜的少女,在和煦的陽光下,舒展開了青春的容顏。
夕陽的縷縷餘輝穿過柳葉枝隙灑落在平靜的湖面和一對情意纏綿的夫婦身上。
張伯駒夫婦從承澤園移居後海已有兩載。每當夜幕降臨,他們倆都手挽著手、肩並著肩地漫步在什剎海邊,漫無邊際地聊啊,談啊,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
“有人認為,學問是男子的‘無形財產’,容貌是女子的‘有形財產’,而我則認為,如果一個女子既有‘有形財產’,又有‘無形財產’,才更加完美!”張伯駒微笑著。
“那我也可以同樣認為,一個男子既有‘無形財產’,又有‘有形財產’,才是最完美的。”夫人話音一落,兩個人發出會意的笑聲。
“古人說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無論如何,我是接受不了的。”丈夫說。
“那是荒謬的。”夫人的話有些嚴肅。
“你的青綠山水作品近年大有長進,已為世人所喜愛,這是我多年來所盼望的啊!”
“我感覺,我在藝術上的每一點滴成就都是我們相愛、相助的結晶。”夫人語氣深沉。
生活的甜酒滋潤著這一對夫婦的心田。他們酷愛藝術,在藝術的海洋裡遨遊;他們也獲得了人生的快樂和幸福。
“叢碧,最近有人告密,說你最喜歡的不是我。”她眨了眨眼,露出了嬌柔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