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所以他第一個想到的是張伯駒。
一天,他親臨張府,以為很有把握,進門就說:“老兄,現有一肥差,落到你的頭上啦!”
“什麼肥差我都沒有興趣。”伯駒不假思索。
“唐山市市長和石家莊市市長由我任命,如兄肯於出山,選擇其一,我立即下委任狀。”
伯駒哈哈大笑:“小弟閒雲野鶴,最怕名韁利鎖,平生只愛收藏字畫,作詩,填詞,實在不會做官,有負厚望。”
“你可是我心目中最合適的人選,不妨試試看。”孫連仲仍不死心。
“我是侯方域式的人物,30歲以後棄軍從文,誓不為政啊!”張伯駒一邊說,一邊想,日寇投降,國民黨軍人官吏到北平,上下貪汙,搶金子,占房子,玩女人,淫糜成風,無惡不作,讓我出來做國民黨的官,真是比登天還難啊!
張伯駒自比侯方域,因確有些相似之處。侯方域也是河南人,早年是復社骨幹,才思敏捷,與冒襄、陳貞慧、方以智合稱“明末四公子”,曾經受阮大鉞構陷,曾走依史可法,後來,又客於高傑軍中。早年生活放蕩不羈,30歲後始懊悔,發憤為古文,故題室名“壯悔堂”。日後很有成就,著述頗豐,被稱為清初古文三大家之一。
孫連仲見張伯駒執意不肯為官,只好作罷,後來只好給張伯駒掛個顧問頭銜。用伯駒自己的話講便是:“他們對我不顧,我對他們也從來不問。”
張伯駒沒有出任市長,不久,他出差某市,小住了一段時間。
某市長髮出請柬,邀請一些名人雅士聚會其府上,唱和作詩。其實,這位市長本無多少文化,完全是裝腔作勢,附和風雅。有些人告之於伯駒,他是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是日,伯駒準時赴約。他在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