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去哪兒了

湯麵的味在湯,民間南北方好吃的湯麵好多是用雞鴨或者豬骨,甚至還有用海鮮熬湯的。

而大慈閣素面則是用枸杞、大棗、當歸、薑絲等山珍、藥材文武火數小時的交融煮制而成的湯。

顧依依喝了一口湯,濃醇深厚!暗歎一聲:“果真開胃而又滋補啊,這就是它的第三個特點了。”

一碗麵吃得宋爺爺、宋奶奶尤其舒坦。

兩位老人現在的日常飲食雖然是葷素搭配,但卻是以素菜為主。

這碗素面正應了他們的口味,直誇道:“吃著這面,覺得自己正在修心養性呢。”

店裡的服務員稱讚道:“老先生真是食得這碗素面的真諦了!”

吃飽了的顧依依,步出麵店,開始跟在家人後面認真地遊覽大慈閣。

大慈閣始建於金,是保市古城的象徵,素有“不到大慈閣,何曾到保市”的說法!

大慈閣佔地面積一千六百平方米,通高三十一米,是一組雄偉壯觀的古建築群。

當顧依依登上第三層,手扶著四周的圍廊極目遠眺,市井民宅歷歷在目,就連西部的群峰也盡收眼底。

接下來,一行人就近去了古荷花池。

七月份正是賞荷的好季節,近八千平方米的池面上,參差錯落的荷葉不時在微風吹過時,泛起碧濤粼粼,盛放的荷花更是出淤泥而不染。

真真應了那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池水以中心島為界分為南北兩塘,蜿蜒曲折的東西二渠將兩塘溝通一體。南塘呈半月形,外圍峭壁環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規則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楊柳垂絲。

蓮池園林以池為主體,臨漪亭為中心,山、水、樓、臺、亭、堂、廡、榭參差錯落,組成了著名的蓮池十二景,構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詩”的古典園林之美。

宋爺爺指著一處亭頂的獨特造型,綠色翻卷的大蓮葉正中託著一隻大紅桃:“這就是非常有名的‘蓮葉託桃’。”

“話說八國聯軍侵佔了京城,慈禧太后連夜逃出了京城,到了西市。第二年議和之後又回到了京城。”

“又過了一年,慈禧想起來要去西陵祭祖,走的路線要經過保市。”

“直隸總督袁世凱為贏得慈禧的歡喜,命保定知府在幾個月內建起一座富麗堂皇的行宮。知府也不敢怠慢,把方圓八百里的能工巧匠都找來,限期完工。”

“限期到了,行宮也建成了。”

“慈禧來到保市,知府陪她去後花園看戲。慈禧一抬頭,見戲樓頂上雕著一顆紅紅的大壽桃,還用碧綠的荷葉託著,真是巧奪天工。”

“慈禧笑著問知府:‘這是誰雕的?怪喜歡人的。’知府見慈禧高興忙說:‘是卑職派人給老佛爺刻的壽桃。’”

“慈禧吩咐太監拿銀子賞工匠,工匠們都暗暗地笑開了。”

“原來設計這個樣式的老工匠是罵慈禧在八國聯軍入北京時,連(蓮)夜(葉)脫(託)逃(桃),揭露慈禧太后喪權辱國的醜行呢。”

“不知是誰把這事告了上去,慈禧惱羞成怒,當即傳旨殺了那位老匠人。”

“慈禧和保定知府想拆掉戲樓,又怕後人恥笑,只得啞巴吃黃蓮一一有苦難言了。可這個故事卻在民間流傳開了。”

小邢聽得津津有味:“那位老工匠設計的真巧妙!而且他這個人也很有勇氣的!”

古荷花池之中還有一樣讓人歎為觀止的,那就是數量眾多的碑刻——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蓮池書院法帖”,它包含了褚遂良的《千字文》、顏真卿的《千福碑》、草聖懷素的《自敘貼》、米芾的《虹縣詩》、趙孟頫的《蜀山圖歌》、董其昌的《雲隱山房題記》、《李白詩二首》、《羅漢贊》等六大家的書法!

宋爺爺、宋奶奶和石鳳竹、顧依依駐足許久,凝神觀摩……

最後,還是黃秀蓉催促著:“我們接下來還要去看直隸總督府,再不過去那邊就要閉館了。”

幾個人才戀戀不捨地離開古荷花池,去了那座儲存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

直隸總督府向來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稱。

因為那半部清史就相當於華夏國近代的屈辱史,顧依依很不喜歡那段歷史,所以她看得很快,沒一會兒就回到了大門處等著其他人。

當重新坐回車上,宋奶奶摸了兩下自己的膝蓋:“還是歲數大了,除了在景點裡是走,其它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