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單位,跟門衛說,他找賀老有私事。”
“那個門衛看著是一老農,他擔心就跟以前發生過的情況似的,有些人民群眾不知道找對口的政府部門解決問題,就認為找官大的、他們尊敬的領導人,一定能行。”
“剛要請他去信訪部門,一掃眼看到老農旁邊站著的半大孩子,當即什麼沒說,回到門房就給賀老的秘書打了內部電話。”
“說外面有一個非常像賀老的十多歲的男孩,從外地找過來。”
“秘書當即迎出來,一看那男孩子的長相二話不說,就連同老鄉一起請了進去。”
“賀老開完會,看到那名老鄉和自己的兒子非常激動。”
“那名老鄉雖然老了,但賀老還是能認出來正是當年託付之人。”
“那孩子一看就是他的兒子。”
“那名老鄉更是把當年的信物拿出來,還給了賀老,還說‘非常高興養大了一個革命者的後代’。”
“說完,就要走。賀老自然不能讓他走,這是他們家的恩人啊。”
“於是,就安排人把他和孩子送回了自己家裡,讓他媳婦請假回家招待一下。”
“母子相認聽說哭得稀里嘩啦的,等到賀老下班回家,賀奶奶做了四道菜招待那名老鄉。”
“第二天那名老鄉就走了,說一大家子等著信呢,他得告訴他們幫著孩子找到爹孃了,讓他們也樂呵樂呵。”
顧佑南啊了一聲,有些意外:“這就走了,沒定下親事啊!”
“或者提出什麼要求?比如解決自己兒女的城市戶口、讓他做個生產隊長、兩家結成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