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館離著碼頭真的很近,目測距離不超過一百米。
並排三家飯館,都是平房,顧依依他們要去的是中間的那家,面積最大,七十平方米左右。
一行人走進去,已經有兩桌人在吃飯了。
其中一桌就是小包和趙哥,他們桌上的盆菜是剛剛端上來的,飄散著香氣。
那麼大的一盆,只兩個人吃,真是浪費!
顧依依跟著陳家人坐下,就等著上菜了。
因為在來的路上,陳家大兒媳告訴她,在這家館子裡吃盆菜都是提前一天預定的。
倒不是說不提前預定就吃不到,而是現點菜就要等十個多小時後才能吃到。
只因為盆菜中有一樣菜是“炆豬肉”,需要十多個小時才能燒製成。
平時吃盆菜的食客有限,飯館不會多備份出來,沒人買天熱要是壞了,豈不是賠錢!
所以,她想起這個情況之後,見顧依依在休息,沒好意思打擾,就讓她的大兒子去飯館提前問一聲,現在預訂今晚的盆菜還來得及嗎?
要是不行,她再找顧依依商量。
好在他們運氣好,陳家大孫子去飯館時,店家正愁呢。原來有一個預訂今晚盆菜的食客剛讓一位鄉親幫他帶個信,有事不能去吃,讓他們不要做了。
店家因為想要拉客,所以他們收的訂金只是菜價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說,他們已經做了大半的盆菜,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所以一聽到陳家大孫子來問,非常高興,連訂金都沒收,就答應下來。
盆菜是寶安縣和港島新界的一種傳統菜式。
一盆菜裡可薈萃有百菜百味,共冶一爐,基本原則是“和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是一種雜燴菜式!
誰家有喜慶事,便在空曠的地方,配以木臺木凳,以木炭加熱,大家圍著熱烘烘的盆菜,一邊品嚐,一邊慶祝。
此外,當地人也喜歡逢年過節時吃盆菜,因此盆菜就有了喜慶團聚的意義。
七八分鐘後,顧依依這桌的盆菜和七大碗米飯就被端了上來。
本來就很大的盆裡碼得高高的菜,讓人看著就有食慾。
因為是顧依依請客,陳家人都等著顧依依開筷。
顧依依看著陳家小孫子毫不遮掩的吞嚥口水,馬上拿起筷子:“陳爺爺、各位,我們開飯吧。”
一桌子的人紛紛拿起筷子,開始吃最上層的雞、鴨、蝦、鯪魚球。
顧依依“數”了一下,這盆裡一共十二種食材,根據每種食材的特點分別經過煎、炸、燒、煮、燜、滷後,再一層一層裝進盆裡的。
而小包和趙哥吃的那種盆菜裡則有十六種食材,多出來了鮑魚、海參、螃蟹和鵝肉。
兩個人在顧依依和陳家人進飯館時,就注意到了。
當看到上來的是價位最低的那種盆菜,而且是七個人圍吃一盆菜時,趙哥嗤笑了一聲。
聲音很大,但是顧依依這一桌無人理會他,都在全心全意地品嚐著美味。
顧依依倒是聽得一清二楚,但是對這樣一個連“二世祖”都不算的蠢人,她懶得搭理。
陳家大兒子和大孫子也聽到了,但他們明顯知道這兩個人是不能招惹的,索性裝作沒聽到,自己吃自己的菜、飯。
趙哥是住在縣城裡的,與當地人並不熟。
但他從穿戴上就能夠看出來,除了一個女孩外,這一桌子的人都是這裡漁村的村民。而那個女孩長得平淡無奇,他看了一眼,就沒心情看第二眼了。
小包這個時候可不想節外生枝,他認識陳家的大兒子,畢竟陳家大兒子在鄰村裡也算有頭有臉的人,遂提議著:“趙哥,嚐嚐海參,聽說這東西大補。”
趙哥當即夾了一隻海參,吃起來。這還用別人說,他也知道的好不!
第三艘船的船員到了小陳家裡,把從船上帶下來的瓜子和糖塊放在桌子上,一邊吃一邊聊,以此打發著時間。
在顧依依等人吃上飯的時候,他們也開飯了。
小陳家人只有他爸上了桌陪客,其他人都去了另外的屋子吃飯。
小陳還記得他在下船前說的話,就張羅著去給二哥送飯菜,讓船長給按住了:“你不用去,我們快些吃,吃完給他帶回去就行。”
小陳連忙說道:“我還是去吧,我腿腳快,一會兒就回來。”
“船長,你們先吃,不用等我。”
船長一聽這話,也就鬆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