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1部分

得到趙禎的認可,許清乾脆將自己的想法一股腦的倒出來,他端茶潤了潤口,說道:“陛下,我朝重文輕武,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如今國家多事,邊關戰火不休,如此下去,對我大宋極為不利,文能定國,武能安邦,無論何時,作為一個國家事實上這兩樣缺一不可,太祖定國之初,偃武修文是對的,但卻不應該一程不變地執行這種政策,國家的政策應該根據時勢,根據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這樣才能切實地確保國家的安寧。

我大宋經過近百年的偃武修文,文風可謂是遠勝前朝,在學術各領域都得到了蓬勃發展,但武事上,卻因過久的忽略,萎縮到了難保國家安寧的地方,陛下請放眼朝野,可有一員堪挑大樑的良將,這些年應對遼夏兵事,我朝頻頻吃虧受屈,除了戰略態勢確實處於不利位置,朝中缺少能征善戰的良將,何嘗不是重要原因。

陛下,若朝中有當年武惠王那般能征善戰的武將在,借他李元昊幾個膽子,他也未必敢如此囂張反叛,頻頻入侵我西北疆土,如今朝中領兵者多是文臣,但象範參政、韓樞密他們精通武事的能有幾個,而且,不是臣抵毀韓樞密他們,他們作為文臣,對武事一道,在大的戰略佈局方面或許不差,但到具體戰術運用上,也談不上精通,當初陛下將範參政調往西北之時,範參政從未歷過兵事,讓他們主特西北,難道陛下不是無奈之舉?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書生言兵,實不足取也,雖然歷代也出現過一些文人領兵,作戰取得戰果的事例,謂之儒將,但能有幾人?陛下若真想開疆拓土,有一翻大作為,我朝由文人領兵的現象必須有所更改才行,陛下,樞密院可由韓樞密他們這些經歷過戰事的文官主持,但具體作戰時,臣抖膽直言,還是由武將來領兵的好。以我朝對兵權的分割措施,縱使武將領兵出戰,也不可能再象五代之時造成尾大不掉之勢,陛下!”

許清的話可謂說到了趙禎的痛處,令他臉色陰晴不定,李元昊反叛之初,大宋在西北屢戰屢敗,緊急之時竟無一員可派之將,連呂夷簡也不得不做出妥協,同意屢次彈劾他的范仲淹前往西北主持戰事,這些他比誰都清楚。

當初不知為此失眠過多少個晚上,而且也正如許清所說,當初選范仲淹出任陝西路經略副使,共同主持兵事,也不過是在矮子裡挑高個,無奈之舉而已,當時范仲淹雖然也曾上書言兵過,但卻從未真正領兵作戰過,只要稍有理性的人就知道,讓只有紙上談兵經驗的范仲淹領兵出戰,是多麼冒險的行為。即便這樣,還是千挑萬選之後,才找出這樣的個紙上談兵之人。

想到正在執行的儘快平夏的國策,趙禎咬了咬牙說道:“子澄,你有何想法?說吧!”

許清望著他,眼睛眨也不眨一下,說道:“興武舉,建武學!”

趙禎似乎早有所料,沒有出聲,只是目不轉睛地看著他說下去。

“歷朝歷代常會出現許多將門,一家幾代皆為將,不必晦言,這對朝廷並不利,這些將門幾代在軍中領兵,會形成極高的威望,極大地削弱了朝廷對軍隊的控制。出現這種將門的現象,無非是領兵經驗父傳子、子傳別、的結果。建武學,可以根除這種現象,朝廷選有作戰經驗的武將講學,對學員系統地培之兵事,而這些學員結業之後,皆是天子門生,並不存在將出一門的說法。同理,興武舉,凡中舉之人也都是天子門生。這樣既能大量培養挖掘出可用的將才,又杜絕了將出一門的弊端。”

許清侃侃而談,甚至將宋遼夏的利益糾葛、戰略態勢,都細細分析了一回,再以這些外部的壓力為由,闌述大宋應注重武事的必要性,一席長談,直到黃昏。H

┏━━━━━━━━━━━━━━━━━━━━━━━━━┓

┃�1�7網�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

┃�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

┃�1�7�1�7┃

┃�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