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式。是武當山鎮山之拳;又名降龍伏虎拳;是武當山習武之道人增長功力的拳種之一。以手法為主;腿法為輔;主要練習方法有帶手、衝拳反腿、三連手等風格特點;是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勢勢逼人;不僅有強身健體之功;更有防身制敵之用。 黑虎拳
地方性武術拳種,三個地區有“黑虎拳”的叫法。 浙江台州的黑虎拳,屬南拳類。此拳手法有捶(衝)、抓、拿、摜、摟、砸。劈、掃、撩、砍、撞、壓等,肘法主要有靠、撞、提等,橋法有盤、切、圈等。主要步型有四平馬、不了不八(四六步)等。基本身型為頭正、項直、沉肩、沉橋、含胸、斂臀。發力是根於腳、發於胸、達於手,以心行氣,以氣行力,發聲助力,講求寸勁(爆發力)、長勁、沉墜勁、撞勁等。拳術套路氣勢連貫,氣沉丹田,鼓貫全身,臂堅腰實,落地生根。在攻防技術上講求掌、指交叉使用,拳、爪、肘互動併兼。該拳套路有少林黑虎、小黑虎、黑虎架、五虎拳等。 川西黑虎拳,屬矮樁長手拳。該拳主要手法有劈、衝、撩、擄、拿、砍、宰、削、截、抓、扣、挖等,腿法有裡纏、鏟端、掃腿、蹬腿、虎尾腿、彈剪腿、掛撩腿等,步法多以連環步為主,身法講求斜身貼靠,仰俯屈伸,擰旋轉折等。技擊講求同側手腳並用。主要動作有黑虎出洞、黑虎掏心。猛虎還嶺、伏虎相爭、餓虎撲食、虎躍山崗。剪尾倒豎等。 甘肅黑虎拳,屬四門拳系,主要流行於甘肅禮縣、西和、平涼、朗縣、甘谷等地區。此拳手法講求拳、掌、肘兼用,相輔相成,以挑、砸、抄、推、衝、切、按、擊、頂、截等為多見。肘法有砸肘、擊肘、按肘、坐肘等,腿法以彈腿為主,兼有膝法。其套路結構緊湊,拳勢舒展大方,動作快速迅捷,勁力充沛,節奏鮮明,一氣呵成,勇猛凌厲。主要動作有黑虎掏心、腋下翻掌、弓步頂肘、提膝切掌、弓步劈掌、雙風貫耳、大鵬展翅、野烏歸林。震腳推山等。 湖南黑虎拳,流傳在湖南婁底,據傳為崇黑虎所創,故稱“黑虎拳”,與其他各地流行的象形拳不同,湖南黑虎拳不是一個或幾個套路,它有一套系統的功法,是獨立一門的功夫。湖南黑虎拳練時氣勢渾厚,動作簡明,功力好的師傅演練時能一腳剁碎石板。 黑虎拳是六合門拳中以剛勁兇猛,拳腳 生風著稱。雖然只有短短三十六式,卻式式能攻能守,靈活自如。練習此拳特別要注意身法步法腿法,所謂打拳不溜腿,到老冒死鬼。萬籟聲大師的要求是:腰要柔,腿要活,拳腳舞動無人捉。 黑虎拳技法豐富,手法嚴緊,身法靈活,步法敏捷,功辦深厚,手腿並用,變化莫測,巧妙神速。 虎形拳
虎形拳是我國著名的南派少林龍、虎、豹、蛇、鶴五形拳中的一種。它廣泛流傳於福建、江西、廣東等省和港澳地區以及日本和東南亞各國。虎形拳雖然流傳廣泛、歷史悠久,但在解放前的漫長歲月中,卻受盡反動統治階級的歧視,被看做為“下九流”。長期以來虎形拳僅靠拳師口傳身授,在城市手工業工人和鄉村農民之中秘密流傳。虎形拳的主要特點是以形為拳、以意為神、以節發勁、以氣催力,拳勢兇猛,頸喉用頸極其強烈。 虎是中國人心目中的「萬獸之王」。據說只要虎嘯一聲,則萬獸臣伏。猛虎穿林而過時,則風雲變,山嶽震動。 當然,上述有關虎的描寫,只是文人的誇大其辭,是不足為信的。但虎身形巨,氣大雄渾,一起一撲,能於尋丈之外獵取其目標之物。尤其一雙虎爪更具驚人力量。是以《虎形拳》講究剛烈威猛,馬步沉實。跟《龍形拳》及《蛇形拳》之柔中異其趣。 練《虎形拳》以一雙「虎爪」佔最重要地位。「虎爪」是將五指分張,然後各自往掌心勾曲有如爪狀。使用「虎爪」必須氣沉丹田,力貫指尖;不出則已,一出務必制敵傷人,五指抓向對方仿似以鋼釣傷敵。且一旦發力,最好能配合一聲「吼」叫,由丹田突然發於喉部;此為「虎嘯」之聲,但用以配將氣力貫透雙臂,更用以增加威勢,使敵人聞而慄,因此喪失戰意。 在《虎形拳》中有所謂(紅門)及(黑門)之戰術原則。(紅門)是光明正大由敵人正面攻入;故出則必定剛猛,是以氣勢淩壓敵人的強攻戰術。動作多以「*」或「猛虎」稱之,如「*出洞」、「*獻爪」、「猛虎回頭」、「怒虎穿林」等。(黑門)則以偷襲或巧打為主,通常多由敵人橋底溜入,又或者乘對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