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隨走隨傳。行動與言語一致,光說不去,推三託四,有什麼用呢?光去不傳也不行,去開會,去寫報告,卻忘記了最要緊的是去傳福音。
第四,給他們生活的原則。夠吃夠用就好了,不要貪圖金銀財物,也不慕虛榮名利。不趨炎附勢,要住在有好名聲的人家裡,不是住在有錢有勢的人家裡。
第五,帶平安給接待的人。傳道人要存謙虛感謝的心,不可擺出名佈道家的架子來,以為信徒的接待是應份的。
第六,要有智慧,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正如保羅所說,在什麼人中間做什麼樣的人,為要得著人。
如果我們把馬太福音第十章繼續讀下去,就會讀到還有許多的叮嚀,主安慰又鼓勵,應許也警告,清清楚楚坦坦白白的把一切做門徒將遇到的事都告訴他們。這一切的教訓也適用在今日的我們身上,我們基督徒就是基督的門徒。基督同樣選召了我們,賜給我們屬靈的能力,要差我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未完待續)
236 耶穌十二門徒 中
西門彼得
西門彼得(r)(又名“磯法”(磐石之意)原為漁夫,曾使死人復活,可能於西元67年在羅馬殉道)
聖經中四次提出十二個使徒的名錄,都是以彼得當先,賣主的猶大殿後。在馬太福音十章提到時,甚至著重地說:這十二使徒的名,頭一個叫西門,又稱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等。提到主所愛的三個使徒時,也都以他為先:彼得,雅各布,約翰。直到今天,我們一提起使徒還是先想到彼得。彼得這個人的性格直爽可愛,熱情易衝動。他是使徒中的代表人物,也是當時門徒的發言人,站在領導地位,走在最前面的弟兄。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得到許多教訓,學到許多功課。
彼得的原名是西門巴喬納(太十六:17),意思是說喬納的兒子西門。(約翰福音稱約翰的兒子西門。)彼得是主耶穌替他取的名字,這個名字不是當時慣用的姓名,只是一個諢名,是石頭的意思,與當時的亞蘭語磯法同義。彼得實在是一塊石頭,開始是一塊石頭,始終不捨自己的劣根性;後來卻成為磐石,對主有超然的認識,堅固的信心;他也是一塊活石,建造教會靈宮的基石之一。
安得烈
安得烈(andrew)(西門的兄弟,曾帶希臘人見耶穌,在希臘殉道)
經文:約翰福音第一章卅五至四十二節
聖經中四次列出十二門徒的名字,都是一雙雙一對對的。某某和某某,某某和某某。因為主耶穌差遣他們出去傳道也是兩個兩個的。但其中有兩對本是親生兄弟,就是彼得和他的兄弟安得烈,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雅各布和約翰。他們本在一塊長大。生活,現在又一同作主的門徒,一塊工作。事奉,多麼難能可貴。正如詩篇一百三十三篇所說:看哪!弟兄和睦**,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安得烈和彼得不像雅各布約翰兩兄弟那樣齊名。許多人只知道彼得,不知道他的兄弟安得烈,更不知道彼得之所以成為彼得,實得力於安得烈。沒有安得烈就沒有彼得,因為彼得認識主是由安得烈帶領的。安得烈實在是個無名英雄。
安得烈是個喜歡領人認識主的人。聖經中三次提到他,都是提怎樣把人帶到主面前。約翰福音第一章記載他跟從主的那天,就先去找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於是領他去見耶穌。約翰福音第六章記載安得烈對耶穌說: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約翰福音十二章又記載有幾個希利尼人來見腓力,求他說:先生!我們願意見耶穌。腓力去告訴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訴耶穌。安得烈實在給了我們一個極好的榜樣,我們未必都能像彼得那樣在大庭廣眾之間向千萬人證道,但我們都可以像安得烈那樣做個人佈道的工作。今日教會冷淡,就是許多信徒還認為傳福音是牧師的事情。信徒本身不起來做領人歸主的工作。我們看主耶穌自己也不忽略個人談道的工作,他在雅各布井旁跟撒瑪利亞的婦人談道,深夜又與尼哥底母談道。都是談最基本的生命之道。如果我們每個信徒都是個人工作者,教會還能不興旺嗎?
雅各布
雅各布(jacob)(西庇太與撒羅米之子,約翰的兄弟,原為漁夫,耶穌為他取名雷子,西元44年在希律安提帕時殉道)
經文:馬可一章十六至廿節,使徒行傳十二章一至五節
聖經中記載有二個雅各布: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布,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布,和主耶穌肉身的弟弟--約瑟的兒子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