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
在《簡易道德經》裡。周是周到圓滿,易是運動變化無不果的意思。太昊伏羲創作簡易圖時。把簡易符(即現在八卦圖的陰陽符)排列成一個圓形即一週的形式,闡明瞭周和易是簡的主要組成部分。周易的周字並非周朝的沿用,而是周朝或周姓沿用了《簡易
道德經》裡的這個完美的“周”字。無疑周易的周字,替代了簡易的簡字。大自然萬物的變化,是易的根本現象。恆之無休而無不果,說明了易,就是物的變化而成事,物每一點變化都有一定的結果,這就是易象。“簡之周”和“周之易”說明了周是簡的,易是周的。以父子的排列方式,就是成了:“簡周易”。“求千太萬後之果,明千思萬緒之象”,說明了“簡易圖”是判斷推理的一種測探工具。
201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問易》認為:《易傳》是孔子定製的宇宙模型(“易與天地準”)。它以乾坤運動來描摹宇宙執行的節律,進而揭示了宇宙開合啟閉的執行機制(“乾坤,易之門野”,“易之不見,乾坤或幾乎息矣”)。還指出:由八卦到六十四卦的發展,是人類認識史上的一次巨大飛躍。
八卦、六十四卦衍生原理是:八索(男三索、女三索,乾索坤,坤索乾)、八進位制的陽四宮、陰四宮組合叫畫卦;二進位制叫衍(演)卦。
除此之外,《童子問易》還掀起了《易經》的蓋頭,用專家的話說是“真知灼見層出不窮”。比如:
1。發現了舜帝“重卦”,並創立了“五聖同揆說”、“易宗說”。聖人所“揆”不是如王夫之籠統所言的“天人之理”,而是“陰陽、三才觀。”易宗是“乾坤一元,陰陽相倚,終始興替;三才印心,德道同形,數理比翼。”
2。《易經》六十四卦不是什麼“上經講天道、下經講人事”。認為六十卦都是在講天道、人事相會通的道理。只不過是《大。小象傳》上經用的八經卦“乾坤物象說”(乾、坤、震、巽、坎、離、艮、兌)解易,下經是用的是“乾坤父母說”(父、母、長男、長女、中男、中女、次男、次女)解易而已。
3。認為“天地之心”不是什麼“道心”,而是“德心”。因為孔子觀易主要“觀其德義”。天有“天德”、地有“厚載之德”。主張要“與天地合其德”。
4。陰陽不是氣,提出“陰陽以‘力’為本”的命題。
5。發現“形”也是“道”,指出“以形判道”是《易傳》的重要特點,進而提出“德道同形”課題。所謂德道,就個體而言,是弘揚仁、義、禮、智、聖之道;對社會而言,是奉行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和平、合作之道。
6。認為“一陰一陽之謂道”是個“萬有定律”。亦可雲:一柔一剛之謂道、一仁一義之謂道、一雄一雌之謂道等等。
7。認為《易傳》是宇宙的摹本,它描述的是宇宙的執行機制,所以能彌綸天地之道,成為“成為大道之源”。
8。發現“內聖外王思想”不是儒家真傳。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來自易經的德道。
9。提出“以同而異”、“文明嘉匯”和“殊途同歸”是《易經》現代化、國際化的理論基石。
10。指出“損益論”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中華文明經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11。以“物不可以終盡剝”理論,澄清《易經》不是所謂的“變色龍”的學問。強調易用尚變,但萬變不離其宗。
12。提出性善論是人道、法治的基礎。世界人文的原點在古老的中國。
13。指出老子的“三生萬物”理論與孔子的“太極理論”同出於易。老子尚柔,受《坤乾(歸藏)》影響大,其“三”是指三才。“三生萬物”就是三才生萬物。揚雄的《太玄》只不過是對老子“三生萬物”思想的發闡完善而已;孔子尚剛,受《周易》影響大。孔子認為是“太極生兩儀”,“兩儀”、“四象”生萬物,即老陰、少陰、老陽、少陽相互運動化生萬物,遵循“七上八下”、由量變到質變的規律。(想知道《神探貝斯特》更多精彩動態嗎?現在就開啟微信,點選右上方“+”號,選擇新增朋友中新增公眾號,搜尋“wang”,關注公眾號,再也不會錯過每次更新!)(未完待續)
521 五經 5
14。認為太極圖中陰陽魚和魚眼所代表的是現代數學集合概念。它反映的是先賢關於“德性論五行(仁、義、禮、智、聖)”之間的交集關係。所謂“聖”應該是指智者高超的、會通天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