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們厭惡長壽。當作戰命令下達的時候,士兵們坐著的淚溼衣襟,躺著的淚流滿面。然而,一旦把他們投到無路可走的絕境。就會像專諸和曹劌一樣勇敢。
關於用兵作戰的將帥,能使部隊行動像“率然”一樣。“率然”就是恆山上的一種蛇。打它的頭,尾就來救;打它的尾。頭就來救;打它的腰,頭尾都會來救。請問:能夠使部隊像“率然”那樣嗎?回答是:可以。吳國人與越國人雖然互相仇視。但當同舟共濟的時候,也會相互救助,團結的像一個人的左右手那樣。所以,想用縛住馬匹、深埋車輪的方法,顯示死戰的決心來穩定部隊,是靠不住的。要使部隊上下齊力同勇如一人,在於管理教育有方。要使作戰剛柔皆得,是充分利用地形的結果。所以善於用兵的人。能使全軍攜起手來像一個人一樣,這是因為客觀形勢迫使部隊不得不這樣。
統帥軍隊,要冷靜而深隱,公正而嚴明。要能矇蔽士兵的視聽,不讓他們知道他們不該知道的事情;變更作戰部署,改變原定計劃,使人們無法識破作戰企圖;經常改換駐地,故意迂迴行進,使人們無法做出推測。主帥給部屬下達任務,並斷其退路。就像登高後抽去梯子一樣;主帥令士兵深入諸侯國內,就像擊發弩機射出的箭矢一樣,一往無前。對士兵要像驅趕羊群一樣。驅過來,趕過去,而他們卻不知究竟要到哪裡去。聚集全軍,置於險境,這就是統帥軍隊要做的事情。
九種地形的不同處置,攻防進退的利害得失,官兵上下的不同心理狀態,這些都是將帥不能不認真研究和考察的問題。進攻作戰規律是:進入敵國境內越深,軍隊的聚集力就越強;進入敵國境內越淺。軍隊就越容易渙散。離開本國進入敵境作戰的地區為“絕地”,四通八達的地區為“衢地”。深入敵國縱深的地區為“重地”,進入敵國淺近縱深的地區為“輕地”。背後有險地前面有隘路的地區為“圍地”,無路可走的地區為“死地”。因此,在“散地”上,我要統一軍隊的意志;在“輕地”上,我要使軍隊絕對服從管制;在“爭地”上,我要使後續部隊儘快跟上;在“交地”上,我要謹慎防守;在“衢地”上,我要鞏固與鄰國的聯盟;在“重地”上,我要繼續補充糧食;在“圮地”上,我要迅速透過;在“圍地”上,我要堵塞受敵威脅的缺口;在“死地”上,我要顯示決一死戰的信念。所以,士兵們通常的心理反映是,被包圍時會堅決抵抗,迫不得已時會拼死戰鬥,深陷危境時會聽從指揮。
不瞭解諸侯各國的戰略圖謀,就不要與之結交;不熟悉山林、險阻、湖沼等地形,就不能行軍;不使用嚮導,就不能得到地利。這幾方面,有一方面不瞭解,都不能成為王霸的軍隊。凡是王霸的軍隊,進攻大國就能使敵方的軍民不能夠聚集抵抗;兵威加在敵人頭上,就能使它的盟國不能配合策應。因此,不必爭著同天下諸侯結交,也不必在各諸侯國培植自己的勢力,只要發展並堅信自己強大的實力,把威力加在敵人的頭上,就可以拔取敵人的城池,毀滅敵人的國家。施行超越慣例的獎賞,頒佈打破常規的號令,指揮全軍就如同指揮一個人一樣。賦予作戰任務,但不告訴其中的意圖。賦予危險的任務,但不指明有利的條件。把部隊投入亡地後方可儲存;當部隊陷於死地後方可生還。這因為,當軍隊陷於非常危險的境地時,反而有可能轉敗為勝。所以,從事戰爭,在於謹慎地觀察敵人的意圖,集中兵力於主攻方向,千里奔襲,斬殺敵將,這就是所謂透過巧妙用兵而達成制勝目的的做法。
因此,決定戰爭行動的時候,就要封鎖關口,銷燬通行證件,不許敵國使者來往;在廟堂再三謀劃,做出戰略決策。敵方一旦出現間隙,就要迅速乘機而入。首先奪取敵人的戰略要地,但不要輕易約期決戰。破除成規,因敵變化,靈活決定自己的作戰行動。因此,戰爭開始之前要像處女那樣沉靜,誘使敵人戒備鬆懈,暴露弱點;戰爭展開之後,要像脫逃的野兔一樣迅速行動,使敵措手不及。
12、火攻第十二
孫子曰: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
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
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火
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火發而其兵靜者,待而勿攻,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
可從則上。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火發上風,無攻下風,晝風久,夜
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