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謀攻第三
孫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
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
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1□2,具器械,三
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
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
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
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
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
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
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
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戰
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注:】
1:[車賁]。
2:“溫”字“氵”旁換“車”旁。
謀攻第三
孫子說:戰爭的指導法則是,能夠保全敵“國”而勝是上策。擊破敵“國”而勝則次之;能夠保全敵“軍”而勝是上策,擊破敵“軍”而勝則次之;能夠保全敵“旅”而勝是上策,擊破敵“旅”而勝則次之;能夠保全敵“卒”而勝是上策,擊破敵“卒”而勝則次之;能夠保全敵“伍”而勝是上策,擊破敵“伍”而勝則次之。因此,百戰百勝,不能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經交戰就能使敵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策是挫敗敵人的戰略。其次是挫敗敵人的外交,再次是擊敗敵人的軍隊,下策就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攻城的辦法是不得已的。製造攻城的大盾和四**車,準備攻城的器械,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構築攻城的土山又要幾個月才能竣工。將帥控制不住自己忿怒的情緒,驅使士卒像螞蟻一樣去爬梯攻城,結果士卒傷亡了三分之一,而城池依然未能攻克。這就是攻城帶來的災難。
善於用兵的人,使敵人屈服而不是靠硬打,攻佔敵人的城堡而不是靠強攻。毀滅敵人的國家而不是靠久戰。必須用全勝的戰略爭勝於天下,在實力不受到太大耗損的情況下獲得全部的利益,這就是以謀攻敵的法則。
用兵的原則是。有十倍於敵的兵力就包圍敵人,有五倍於敵的兵力就進攻敵人,有兩倍於敵的兵力就可以應戰於敵人,有與敵相等的兵力就要設法分散敵人,當兵力少於敵人的時候就要堅守防禦,當不能匹敵的時候就要設法躲避敵人。所以,弱小的軍隊假如固執堅守,就會成為強大敵人的俘虜。
所謂將帥,就像是國家的輔木。輔木設定執行得周密可靠,則國家定會強盛;輔木設定執行得有空隙不牢靠。國家就一定會衰弱。在中國古代,輔木是安裝在車子上的一個重要裝置。“輔”與“車”兩者必須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才能使車輛正常安全地執行。所以,中國古人有“輔車相依”的說法。孫子在這裡用一種比喻的方法說明將帥與國家的關係,說明將帥在國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國君危害軍隊行動的情況有三種:不瞭解軍隊不可以前進而硬讓軍隊前進,不瞭解軍隊不可以後退而硬讓軍隊後退,這叫做束縛軍隊。不瞭解軍隊的內部事務,而去幹預軍隊的行政,就會使將士迷惑;不懂得軍事上的權宜機變,而去幹涉軍隊的指揮,就會使將士疑慮。軍隊既迷惑又疑慮,那麼諸侯列國乘機進犯的災難也就到來了。這就是所謂自亂其軍,自取敗亡。
預知勝利的情況有五種:知道可以戰或不可以戰的,能夠勝利;明白實力強弱之運用規律的,能夠勝利;上下同心同德的,能夠勝利;以己有備對敵無備的,能夠勝利;將帥有指揮才能而君主不加牽制的,能夠勝利。這五條,是預知勝利的方法。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