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9部分

起過毛遂,便有意試探:“先生居勝之門下幾時了?”毛遂答道:“已有三年”,平原君遂生輕視之意:“賢主處於世間,恰似尖錐處於囊中,其鋒芒亦現,今先生居此已有三年,卻未曾聽左右提起過,可見先生文不成、武不就,且出使楚國乃關係趙國存亡之大計,先生恐怕不能勝任,還是留下吧。”毛遂並無退怯之意,立刻答道:“君子言之有理。賢士處世當展其才德,然欲逞才能須有表現機會,君子以賢達仁義、禮賢下士聞名於世,然君子若無趙公子之名分,地位安能顯其賢達乎?毛遂之所以未能展露鋒芒是因無處於囊中的機會,否則,早已脫穎而出,不單單是隻露鋒芒的問題了。”平原君對毛遂之對答深感奇異,且事緊急,便同意毛遂同行。其餘十九人雖聽了毛遂適才的一番言論,仍不以為意,皆以為毛遂只不過徒逞口舌罷了,彼此目視而笑。十九人皆自以為學富五車,一路之上常是高談闊論,毛遂不言則已,言必驚人,總能一語中的。到了楚國時,十九人皆已折服。

毛遂墓位於官橋火車站西約50米處,1991年春官橋鎮政府重修,墓碑由著名書法家王學仲先生題寫“毛遂之墓”。《滕縣誌》記載:“毛遂,薛人也。卒後葬於薛。”毛遂,戰國時期薛國人,年輕時遊趙國,為趙國公子平原君趙勝門下的食客,在平原君門下三年沒有名聲,不被人所知。趙惠王九年(公元前289年)秦國圍困趙國都城邯鄲,大軍壓境,趙國危在旦夕,趙王派平原君求救於楚,平原君決定在客中選20名文武兼備者同往楚求救兵馬。平原君門客中選中19人,就缺1人。這時,毛遂站出來說,“就讓我湊夠數吧”。平原君問:“先生在我門下幾年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又說:“世上凡是有才能的人,好比錐子裝進口袋裡,鋒利的尖就能露出來,先生來我門下三年之多,我從沒聽到你有什麼本領,你還是留下吧。”毛遂答言:“是不是把尖錐,可誰也沒把我裝進口袋裡呀!不然早就脫穎而出了。”平原君聽後便答應把他帶上同趙楚國,同隨的19人都嘲笑毛遂自不量力。(未完待續)

468 毛遂自薦 2

平原君到了楚國,談判從早上到中午,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偑劍上堂,大聲喝道:“合縱發兵,是三言兩句的事,為何議而不決。”楚王對毛遂出言不遜。毛遂怒目按劍直逼楚王,慷慨陳詞:“楚國有五千多里土地,一百萬士兵,是可以稱霸的大國,沒想到秦國一興起,楚國連打敗仗,甚至連堂堂的國君也當了秦國的俘虜,死在秦國,這是楚國的奇恥大辱。聯合搞秦最根本的是幫助楚國報仇雪恥,大王反而吱吱唔唔,自己不感到理虧心愧嗎?”這一番話刺中了楚王的要害,楚王決定出兵。並同平原君歃血為盟,協力抗秦。從此毛遂名威大振,“毛遂自薦”、“脫穎而出”便為千古流傳的佳話,被後人傳頌。

楚廷約縱摺疊

毛遂比至楚,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十九人謂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劍歷階而上,謂平原君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謂平原君曰:客何為者也?平原君曰:是勝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眾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今楚地方五千裡,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彊。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毛遂曰:從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毛遂奉銅槃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從於殿上。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與歃此血於堂下。公等彔彔,所謂因人成事者也。————摘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楚國已至。平原君不敢怠慢,第二日一早,太陽剛剛升起,便上朝與楚考烈王商議合縱之事。楚王道:“合縱之事,當初先由趙國發起,後張儀遊說各國,聯盟未能牢固。當年先是(楚)懷王為縱約長,率諸侯伐秦而不克;後又由齊緡王為縱約長,而列國皆背信棄義。合縱又敗。時至今日,各國皆以約縱為諱,六國合縱聯盟只不過一盤散沙。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