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9部分

述:赤黃色金屬,質軟,延展性強。晶體結構:晶胞為面心立方晶胞,每個晶胞含有4個金屬原子。

晶胞引數:

a=407。82pm

b=407。82pm

c=407。82pm

a=90°

β=90°

γ=90°

聲音在其中的傳播速率:(m/s)2030

莫氏硬度:2。5。

金元素的形成摺疊

在45億年前,地球形成的時候。很多宇宙中的小天體帶有一些金,在它撞擊地球的時候隕石被熔化,金子也被留下來了。由於金的密度大,金便往地心下沉。所以現在挖金礦都在地下。

據科學家的測量和估算,地球的黃金總儲量大約有48億噸,而分佈在地核內的約有47億噸,地幔8600萬噸,而分佈到地殼的只有不到1億噸。地球上99%以上的金進入地核。金的這種分佈是地球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的。地球發展早期階段形成的地殼其金的丰度較高,因此,大體上能代表早期殘存地殼組成的太古宙綠巖帶,尤其是鎂鐵質和超鎂鐵質火山岩組合。金丰度值高於地殼各類岩石,可能成為金礦床的最早的“礦源層”。

地質上金礦床的分類摺疊

1、砂金礦'1'

砂金礦有沖積和殘坡積二類,以沖積為主。

(1)沖積砂金礦

區內沖積砂金礦分佈廣泛,礦體沿現代河谷分佈,一般長几百米至幾十公里,寬30~200m,厚0。5~2m,品位多為0。5~6g/m3。

含金砂礫層賦存於河床底部,由粘土、砂與礫石組成,以砂礫為主。砂以石英為主。含有磁鐵礦、赤鐵礦、菱鐵礦等多種礦物;礫石以脈石英、燧石、矽質岩、鐵礦塊和綠巖為主。金賦存於砂礫層中,以底部最多。砂礫層被粘土或亞粘土所覆蓋,覆蓋層厚多為0。5~2m。地表為腐植土。厚約30cm,生長熱帶林木,根系淺,易推倒剝離。

本區的砂金礦為自然金,呈不規則粒狀、片狀、板狀、樹枝狀、棒狀與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