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部分

官渡大戰的第一階段屬於試探性進攻階段,開門紅很重要,所以,袁紹拿出自己的兩張王牌本身沒有問題,沮授認為顏良難堪大用,不適合做統帥,但是事實證明,袁紹軍團裡面,不論是文丑還是淳于環,抑或張郃、高覧,誰完成自己的任務了?不能因為他有缺點就廢掉不用吧?

顏良和文丑的失敗有著偶然和天意的成分,但是如果他們不是中了曹操的計謀,不是身邊缺少一個稱職的參謀,又怎麼會遭遇如此的慘敗?

主要還是人為造成的。

但是,及時顏良和文丑敗亡,他們並不是導致官渡之戰袁紹敗亡的決定性因素,當官渡之戰進入相持階段之後,大家互有勝負,不過,總體來看,還是朝著袁紹這個方向發展的,曹操要速決,袁紹不上當,穩紮穩打,雖然被曹操燒了糧草,但是無傷大雅,當時已經抻到了十月份,入冬的季節,這個季節是需要大量的軍備物資和糧草的時候,而這恰恰是曹操的軟肋,二戰時期,以閃電戰聞名天下的德國裝甲軍團就是倒在了莫斯科的嚴冬之下。

所以,堅持到了現在的袁紹已經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

但是,恰恰在這個關鍵時刻,袁曹二人的命運發生了反轉。

導致袁紹崩潰的是許攸的背叛,他的出逃給曹操透漏了袁紹軍的幾乎全部軍力部署,尤其是烏巢這個死穴,促使曹操做出了突擊烏巢這一軍事計劃,焚燒掉袁紹十萬大軍的糧食儲備。

肚中有糧心裡不慌啊,什麼都沒有了,你還讓袁紹打什麼?於是乎,佔盡優勢的袁紹一夜之間變得一無所有,十萬將士千里大潰敗,或者被梟首,或者被俘虜坑殺。

這把火點的偶然,如果沒有許攸的出賣,袁紹不會如此落魄,但是這也不能全都怪在老天爺那裡啊,袁紹如果不是避長揚短,改變持久戰方略,拼命援救烏巢守軍,而去死磕曹操大本營,也不至於敗得如此之慘,要知道,曹操的突擊部隊只有5000人,填都填死了。

但是袁紹不這麼做,而是頭腦發熱的把僅有的兩張王牌派到了前線,絕望的淳于環盡了自己的最後一份力量之後,官渡之戰的慘敗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這難道僅僅是天意所能概括的嗎?

話再說回來,許攸的叛逃也有一半怪罪到袁紹的用人不善的頭上,不錯,這個人的確是不咋地,後來跟著曹操混的時候,盡顯小人得志的本色,逢人便講沒有自己就沒有曹操的今天,說得多了,誰不煩啊,最後,估計是感覺貢獻和所得不相符吧,大發牢騷,終於被處以極刑。

這種性格不招人喜歡太正常了,袁紹雖然和他是舊識,也不把他放在眼裡,但是對別人呢?沮授和田豐人品、才華還有忠誠度沒有話說了吧?還不是落魄的收場——

沮授雖然是跟在袁紹身邊作戰於官渡,但是他說什麼袁紹都不聽,已經被禁言了,最後潰敗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管他,結果當了曹操的俘虜,最後還盡忠了事,但是,看看他為何而盡忠吧:我的家人都在冀州,如果我跟了曹公的話,想必袁紹大人不會放了他們的,你還是趕快殺了我吧,到時候也不至於為難我的家人。於是,曹操只好殺他了事,雖然是老相識,這是第二個不想殺的了,第一個是陳宮。

田豐更加鬱悶,發表了一同和沮授相似的戰略言論之後,連戴罪立功的機會都沒有,直接關在冀州大牢裡,說是得勝回來再處斬不遲。

當袁紹狼狽回來以後,獄卒對田豐說:你得救了,袁大人以後一定會對你言聽計從的。

田豐呢?慘然一笑:如果得勝回來的話我肯定沒有事,但是他輸得一敗塗地,我是死定了,咱們的這位老大啊,表面仁慈,其實是小心眼的很。

果不其然,袁紹回來以後第一件事就是殺掉田豐出氣,可嘆了田豐明知道這樣一個老大還死心塌地的追隨盡忠。

有人才而不會用,不能人盡其才,你說,袁紹能不輸嗎?這個樣子還怪老天?豈不是和項羽一個樣子了?兩大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的沒落貴族子弟有著近似相同的失敗途徑和臨終感嘆,並非是一種偶然現象——他們告訴了後人,在中國,一個流氓成功的機率遠遠大於一個矜持的貴族。

13—12:含恨而終的袁紹(3)

人終究是會死的,但是,有些人的死卻是很不甘心,很鬱悶。

相比於弟弟袁術為了一點喝得而吐血而亡——不得不讓偶想起這樣一個場景,一個被慣壞的小孩子滿地打滾:我要喝可樂的!冰的!!袁紹還算是個人物,建安五年慘敗於官渡,直到建安七年的五月才發病吐血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