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劉備的心中最大一塊石頭可以落地了,剩下的就是一些例行公事,然後,就要戀戀不捨的離開人世。
然後,蜀漢帝國將在低谷中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諸葛大神的時代。 。。
38—06:託孤,諸葛成神(6)
出於對逝者的尊重,我們還是把劉備剩下的一部分遺詔(只是一小部分了)唸完吧。
其實,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家書,因為主要是對自己的孩子們說的話,當然了,這裡的孩子們其實也是針對劉禪一人,其他兩個不過是略微說一下而已,主次分明啊。
說起來劉備對劉禪還是有點虧欠的,雖然說後來江山是在他手中丟掉,但是,單純從父子角度來看,從時間順序來看,劉備在自己去世之前是對不起兒子劉禪在先的。
劉備去世這年63歲,劉禪登基之時為17歲,這說明劉備是快50歲的時候才有了這個寶貝兒子,也算是老來得子了。
不過劉禪有權利選擇的話,也許他會拒絕這次降生機會。
因為在他剛出生沒有多久,就差點喪命長坂坡,如果不是趙雲叔叔的話,他就該直奔下一次投胎機會了——雖然說趙雲救他是因為他是劉備的兒子,但是如果他不是劉備的兒子也許就不會有這麼倒黴啊,頭疼頭疼。
而在自己還不懂事的時候,年輕貌美的老媽就撒手人寰,雖有潑辣小媽孫夫人和寡婦三媽吳氏分別入住,但是,任誰都無法讓他中斷對幾乎是沒有印象的生母的思想吧?
母愛有點匱乏的劉禪同樣沒有得到太多的父愛,他的老爸一直在忘我的努力工作,所以,更多的是把他交給了後母和諸葛亮。
對於這位梟雄老爸,劉禪的印象恐怕不會比我們這些後人深刻多少了,不要忘記,他本人不過是十幾歲而已。
由此可以看出,在劉禪丟掉了老爸的江山之前,的確是做父親的劉備對不起兒子更多一些了。
也正因此,給劉禪的這份遺囑性家書中,劉備有一種迫切的彌補心態——把江山給你了並不是我要給你的全部,我要彌補一下的是家庭教育方面,一些我早就想說但是一直沒有親自給你說的話,你可以不聽,你可以陽奉陰違,但是,我一定要說。
這是一個做父親的最應該做的事情。
於是,在諸葛亮的相關著作中,我們找到了劉備給劉禪留下的如下言論: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戎馬一生的政治家劉備可以說出這樣檔次的話(很辨證的哦)真的是不簡單,可見,有沒有文化和看書多少並沒有直接關係,劉備,沒有讀過多少書,但是,卻讀透了這個社會,在教會自己的兒子爾虞我詐之前,先交的是自己兒子做人,不管以前對兒子的教育有多麼的缺失,不管劉禪理解並且消化了多少,單憑這個時侯首先說出這種話就可以看出,劉備還是一個很傳統的教育者,至少比那些只會要求分數的家長強,因為人家知道首先要重視德育。
接著,劉備還介紹了幾本課外讀物,就像現在擺在書架上的大學生必讀讀物之類的書籍一樣,劉備小時候聲色犬馬的生活過得很多,最討厭的就是看書,許是後來感覺挺遺憾的吧,於是,尤其把這件事拿出來教導自己的兒子:你一定要多看書啊,書中自有黃金屋啊,不好意思,這句話是宋真宗說的,有點提前了,你爹我比他高階,看書不會這麼功利,咱看書的話首要目標就是陶冶情操提升綜合素質,第二目標還是陶冶情操提升綜合素質。
至於看什麼書嘛,必讀書目是《漢書》和《禮記》,選讀書目是《諸子》、《商君書》、《六韜》,這些都可以開發智商啊——不像今天的人,一說開發智商就知道腦白金,腦黃金什麼的食補、藥補,全是白痴行為,好像智商都是吃出來補出來的一樣,那還不如直接吃豬腦子去,這麼砸錢的行為只不過是便宜了那些可惡的商人而已。
為什麼這裡面沒有《史記》呢?因為在當年,《史記》屬於叛逆行列的,就像今天的卡通漫畫(我當年被焚書坑儒過,所有的卡通讀物全都是地下工作生存狀態,很是艱難啊),王允就罵過《史記》乃是謗書,而《漢書》和《禮記》都是循規蹈矩,導人向善的,可見,劉備還是希望強化自己的孩子德育方面的教育,既然自己沒有機會手把手教了,那就只好囑託一下了。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備梟雄半生,臨終之際,沒有傳授自己兒子陰謀詭詐之術,反而教育自己兒子看一些名著,還要持之以恆的學雷鋒(勿以善小而不為嘛),我們可以重新梳理一下對他的認識了,至少,他和曹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