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混合起來煮,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
這金銀飯一定要在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
樁子娘這忽然的過來就是忽然想起竟然忘記做一盆子飯了。還好周曉白家裡備的全,這種材料都是現成的。
蒸好了金銀飯,把飯端到了屋裡。幾人這才又開始圍著桌子,繼續吃著瓜果糕點,守歲了。
晨墨畢竟年紀小,雖然一直想熬著,但是還是困的幾乎睜不開眼。周曉白和爺爺想要把他送到屋子裡面去睡,晨墨卻還是不幹,非要繼續趴在桌子上面繼續熬著。
不過一等到凌晨,村子裡面頓時熱鬧了起來。一陣陣炮仗的響起,晨墨也是精神了。
拿起周曉白早早的準備好了的炮仗,興高采烈的跑了出去。周曉白有些不放心,也是跟著出來了。
過了凌晨,爺爺和樁子娘都熬不住,交代了他們兩人要自己小心,去睡覺了。
外面鞭炮聲聲,雖然種類和現代的時候沒有辦法比,但是分外的喜氣,尤其是這麼多家人一起放的時候,中間夾雜著些小孩子的笑鬧聲。叫周曉白感覺到了過年的氣氛。
本來是想陪著晨墨的,但是見著這麼好玩,周曉白也忍不住手癢癢的,自己也放了起來。
在這鞭炮聲聲中,周曉白在古代過的第一個年就這麼過去了。
雖然三十晚上很晚才睡覺,但是第二天周曉白和晨墨還是老早的就被吵醒了。原來是自家的大姑帶著姑爺,一早來拜年,見著他們兩人還在呼呼大睡,直接掀開被子了。
這次大姑回來,可不能像上次那麼寒磣了。晨墨飛快的起來,給他們整了一桌子的好菜,非留著她在家吃晌午飯不成。
雖然大夥笑著鬧著,臉上都笑開了花,但是周曉白卻是留心到了爺爺眼睛總是時不時往門外掃上那麼一眼,見到門外沒有人,總是一副失望的樣子。
難道是爺爺在等什麼人嗎?不會是在等二叔一家子來拜年吧。周曉白想著上次兩家人都鬧成那般模樣了,估摸著他們鐵定是不會來了的。
但是見不慣爺爺這失望的樣子,心裡更是對二叔這家子人厭惡了幾分。
大姑問了下週曉白這來年的打算,周曉白把這水塘,租地還有打算在鎮上做酒樓的事情和她都說道了說道。大姑和姑爺看著她的眼神都不一樣,直誇著她能幹。
吃完了晌午飯,大姑說家裡還有事兒就趕忙回去了。不過回去之前,又是把周曉白拉扯到一邊,好生的叮囑了周曉白一定要留意自己的終身大事,這才作罷。
周曉白連聲附和著,不過也是左耳多進去,右耳朵出來。結婚這個事情,現在在她看來還太遙遠,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談嫁人是不是太早了點。
自己雖然不是男人,但是也必須先立業再成家,要不是連份像樣的嫁妝都掙不出來,就是嫁人了也丟人。
還不等大姑走,村裡的人都陸陸續續的來周家拜年了。人都是這樣,見著周家這日子一天天火了起來,周曉白能耐了,所以也就和周家親上了。
人情來往的,既然都是一個村上的人,之前家裡窮的時候也是受了他們不少的好處,所以周曉白見著他們來了,也是端茶遞水,好吃好吃的伺候著。算是換了一個好名聲吧。
這正月天的見天都是拜年的人,算是把周曉白累的夠嗆。
開春時
“曉白,你今個出門的時候要小心點,俺算出今個有大事兒,但是不知道是兇是吉,你自個小心點。”周曉白剛要出門,周根生忽然冒出這麼一句話。
這些天,年都過的差不多了。周曉白就去鎮上打聽晨墨上學堂的事情,打算把他送到學堂裡面去。
楊家大娘也如約的到自家來幫忙,見著自己家裡的活計很多,不僅來自家幫著做飯,還帶著她家的閨女幫自己打掃房間和餵雞。
周曉白要另外給工錢給大娘,但是她死命的推辭,說是能叫她們來幫忙還管飯已經是天大的恩惠了,絕對不能再收錢。既然她這麼堅持,周曉白也不好再說些什麼,只能答應。
家裡多了兩個人幫忙,人手一下子寬裕了起來。周曉白更是放心的去忙活她的酒樓的事情了。
商洛染做事很是妥帖,每天早上早早的就派馬車把周曉白接走。經過了這麼些時日的準備,豬血全宴的事情也差不多了,就打算趕在十五的元宵節開張。
也就是這幾天的事情,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