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今日燃燈人心惶惶,只顧著逃命,一不小心,就著了道。
那拘留孫見過了李松擊殺毗婆屍等五佛,此刻只當自己必死無疑,卻是並沒有那骨折肉散,撕心裂肺地感覺傳來,反而如撞在了一堆棉球上,緩緩的停止了前進。
莫非,這玄木道人還要折磨與自己一番不成?死便死矣,自己也不再受那份屈辱,拘留孫心中暗暗打定了主意……
“你走吧,我不殺你!”拘留孫卻是聽得自己的耳邊傳來一聲微嘆,正是那李松的聲音:“洪荒三界乃是是非之地,並不適合於你這等人存在!”
拘留孫驚詫地睜開眼睛,卻是見李松背對著自己,青衣紛揚間,那提在手上的輪迴杖已經不見。
拘留孫卻是沒有半點劫後餘生的喜悅心情,只覺靈魂好一陣空虛寂寥。
我走,我走到哪裡去?去那個捨棄了自己的佛教上古佛境,還是去那個被自己捨棄了的闡教夾龍山飛雲洞?
天地雖大,哪裡還有我拘留孫的容身之所?拘留孫慘然一笑,看著那靜靜立著的李松,突然間便有了一番想要傾訴的衝動。
拘留孫幽幽道:“道長,我有一番故事,你願一聽麼?”
李松回過頭來,看著拘留孫的神情,瞬即就明白了拘留孫之意。李松盤膝蹲坐在拘留孫面前,點了點頭,道:“你說吧!你我雖非同道中人,但我也知你向來性子恬淡,不好名利,許多事情我也很是想知道!”
在玉清聖人元始天尊門下地十二金仙中,拘留孫向來以淡泊寧靜的形象示人,從不與人爭端,也不計較名利。在隨燃燈叛逃佛教的四位金仙中,文殊、普賢、觀音皆是因為在萬仙大陣中和準提結下了因果,只有這拘留孫乃是因為與燃燈交好,心甘情願的揹負罵名。
四位金仙入得佛教後,文殊普賢成了萬佛之祖釋迦牟尼如來的協侍。觀音更是成了接引聖人的協侍,為佛教八大菩薩,名利雙收。可拘留孫卻是隨遇而安,呆在那上古七佛中,做了一個閒散人士,還不如在闡教那般風光。
“昔日盤古大神開天闢地後,四肢頭顱化成了五嶽,卻是有一根小指頭也化成了一座高山,那座山便是靈鷲山!”拘留孫眼中顯現了迷離。那原本頹廢地臉上也是有了幾分光彩,接著道:“在靈鷲山頂上,有一塊石頭,日日在那裡受吹雨淋日曬雪浸!”
靈鷲山。便是那燃燈在闡教的道場,原來這拘留孫與燃燈在進入闡教之前就已經相遇了。李松心中恍然大悟,卻是也不打斷拘留孫的話語。
“突有一天,在石頭旁邊長出了一株黑蓮,那黑蓮能吸收天地靈氣,那時候,洪荒靈氣甚是充足。黑蓮吸收而不能完全煉化的,便存貯於身旁的石頭之上,如此千萬年過去,那塊石頭也有了靈智!”
“黑蓮在億萬年後,終於修煉成了一名成形,自號燃燈道人,並在靈鷲山上尋了一洞府名為元覺洞,而那塊石頭依然還在山頂上繼續的修煉“終於有一天,那塊石頭也修煉成形。自名拘留孫,這塊石頭便是我,我化形後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去那元覺洞尋找那讓自己有了靈智的燃燈,卻是發現燃燈不在,到洪荒遊歷去了,我於是也踏入了洪荒。在那不周山腳下遇見了尋找門人的闡教玉清聖人元始天尊,元始天尊與我道,那燃燈已經做了他闡教地副掌教,我想了想,便拜入了闡教門下。”
李松聽到這裡,頓時便將先前地疑惑想得明白,原來這拘留孫與燃燈之間還有這樣一段故事,燃燈雖是無意,也算得上是點化了拘留孫。拘留孫一直懷著報恩的心情跟隨著燃燈。難怪會棄老師元始天尊於不顧。燃燈自私自利之人,卻能收得拘留孫這樣地死忠。不得不讓人感嘆世事地無常。
“沒有燃燈,何來我拘留孫?於是我便棄道義不顧,隨燃燈一起棄闡投佛,到了佛教後,接引本來是想以我和慈航(觀音)二人為協侍,可燃燈與我說,那接引準提雖任命燃燈為上古佛,卻是派下了準提的五個弟子毗婆屍等人來制約燃燈的權利,我想也不想,便與那佛教接引聖人說,我不願為聖人協侍,我只想靜靜的做一個悠閒的上古佛!”
李松一聲苦笑,心中卻是動容不已,這觀音菩薩乃是如今佛教在東土的第一人,在那後世,觀音菩薩與財神趙公明乃是在人族享受香火最多的二人,拘留孫卻是如此便放棄了跟隨聖人身邊,與觀音並列地機緣。
“也罷,到了今天,我拘留孫是終究還清了燃燈的點化之恩,還清了接引的賞識之恩!”拘留孫那平靜的臉上終於浮現了一絲笑意,彷佛是億萬年的心願終於得償後的那一種解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