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
以竹靈梅韻倉頡之能,如何不知道村外發生的事故?只是白素貞命中註定此劫才能尋得機緣,所以幾人也不好出手。
樑子,卻是就此結下了!不過玄木島與道教的因果,也不多此一樁。
次日,白素貞帶著小青前來尋找張百忍,卻是遇見了倉頡,不由地大吃一驚,問明緣由之後,白素貞便向倉頡告別,帶領小青尋了一深山古洞,修煉去了,只待千年後再出!
倉頡看著白素貞的離去,只苦笑道:“張百忍之道,乃是歷盡千劫,由姜尚殺劫始,由許仙情劫終;白素貞之道,乃是盡嘗凡人悲歡離合,生老病死之苦!可我倉頡的道呢?又是什麼道?”
九四節 觀音得道
且說那地界項羽(刑天)劉邦(玉帝)之爭,大巫刑天在面見后羿後,終於還是下定決心,率領八百巫族戰士返回北俱蘆洲阻巫殿。
劉邦正式完成地界人族一統,改國號為漢,立呂稚(王母)為後,蕭何(文曲星君)為丞相,開始了大漢王朝的傳承。
玉帝原本要爭得地界千年氣運,但終究人算不如天算,李松和女媧聖人在最後關鍵時刻出手,使得乾坤印未能完全吸收東齊氣運,是故終大漢朝結束,也一共才四百多年江山。反而因為乾坤印被后羿一斧頭劈開一角,大漢王朝中間被王莽篡位,腰斬成兩截(西漢、東漢)。
玉帝佔得了地界正統,自是奉道教為國教,採取道家“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思想治理天下。客觀的說,地界在經歷的東周春秋戰國至楚漢相爭幾百年亂世後,民生凋敝,百姓困苦。這種治理天下的方法是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
玉帝與玄木島一脈有深仇大恨,上臺後,自然不會放過玄木島儒法兩家。法家隨著齊國一統天下而大興,“法術勢”思想已經深入人心,玉帝也是無可奈何。比如“法”者,講究無規矩不成方圓,大漢朝初建,許多政策自要頒佈;“術”者,君主駕馭群臣之數,玉帝正是個中好手;“勢”者,君主之威嚴也,還沒有哪個皇帝想不保持自己的權勢。
韓非(紅雲)秉承道祖鴻鈞之意而生,韓非法家自也有其過人之處,正是法家與以往的各思想學派有本質不同之處。
以往地各家思想。無論佛道,還是儒墨,更多的講究是一種思想,一種境界!如佛家的“圓滿”、道家的“天人合一”、儒家的“尚德”、墨家的“大同”等,描述的是一種終極目標,而不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手段,所以那些比較賢明的君主,無論標榜信奉哪種教派學術思想,但在實際行動上,終究也離不開法家。
法家雖然在大漢朝聲名不顯、法家得到的是實實在在地利益。這也是和法家提倡的“民本逐利”的思想相符合的!值得諷刺的是,法家創始人韓非前世紅雲的思想,卻是和著法家思想完全背道而馳,乃是天下第一大濫好人,為了“仁義道德”最終而喪命之人。
或許紅雲轉世之後而成的韓非,從根本地骨子裡,在否定著自己的前世!?
法家思想重“行”而不重“言”的作風。卻是被經歷了漢初大劫的孔宣儒家痛定失痛後,消化吸收,儒家再次踏上朝堂之時,便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治國方略。儒家也成為了歷史上唯一地既有“思想”,又有“行動”的學說。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一直佔據著歷史主流。
一個朝堂之上可以容下一種思想,另一種作風,也就是我們說的表裡不一;卻是很難同時容下兩種治國方略的,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這也正是儒法之爭的由來。
道祖鴻鈞親自出了一招難題給玄木島,對付也好,考驗也罷。總之。讓李松等頭疼的事情,才剛剛開始!
此些皆是後話,不提!
在當初楚漢之爭項羽(刑天)退出後不久,孔宣便將所有儒家弟子召回到玄木島旁的三仙島上閉關清修。但儒家傳承幾百年。弟子何止萬千,這些儒家弟子也成了社會最低層人士,衣食難繼,很多人紛紛改換門庭,另投他家!
儒家歷史上第一次大劫便如此而來!
與此同時。曾經和儒家並稱春秋戰國兩大“顯學”的墨子墨家學說。也因為墨子在洛邑一敗後回到麒麟山閉關不出,慢慢地衰落下來。
相反。那被尊為國教的道教卻是風光無兩,人教的四象四天師張道陵、許遜、邱弘濟、葛洪也是在此時下得界來,在地界遊歷,為日後傳下道教道統做準備。
而人教的蜀山派和闡教地崑崙派更是藉此東風大張旗鼓,廣收門徒。兩派弟子號稱地界正統,個個身份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