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開啟後露出一個隨身CD機大小模樣的盒子、一個和正在日韓等地流行的MD播放器類似的白色小裝置、一個和剛才數碼相機裡面CF卡相似但個頭小得多的卡片和一個手指大的小棒,以及最後一臺看上去象臺掌上電腦的裝置道:“這就是最後一個‘M計劃’的正式成果,其中大部分是利用現成技術組合而成的,不過有幾樣還是我們自己的原創,大家等會出門前要跟我們簽訂保密協定,不能外傳。”
闞東田拿起那個隨身CD播放器模樣的傢伙,覺得它很沉而且四四方方不太像能隨身攜帶的,開啟一看笑出來道:“這就是一臺帶螢幕的VCD嗎!”伍海軍點頭同意道:“去年我們和日立合作,為星光娛樂的廣告部門推廣樓宇廣告提供自帶VCD的液晶電視,後來把這項技術獨立出來小型化裝上液晶屏成為移動VCD,主要針對有車一族和出外旅行的人士準備的。關鍵是它自帶電池,大概能看完一部完整的電影。現在還比較重是因為電池重量大,我們現在正在深圳和一家電池廠談判,決定用鎳氫電池取代鎳鎘電池,重量和續航時間應該能降下來,大概今年6月可以上市。”
闞東田聽後仔細端詳著眼前的產品,發現同時代的VCD傻大黑粗,與老式錄影機尺寸相符。相比而下這臺銀白色的VCD機帶著液晶屏也只比半張報紙大不了多少,星雲電子在系統整合和小型化的功力可見一斑。
楊星湊上來對“M計劃”解釋道:“所謂‘M’就是指的Music音樂、Movie影像、Mobile移動、Memory儲存之意,其實嚴格來說也可以歸類於數碼產品的範疇。不過我們主張這類產品是直接貼近於個體消費者的產品,輕便靈活易於攜帶是最大的要求,所以單獨獨立出來了。”
鄭開元拿起那個郵票大小的儲存卡舉到眼前,他的提問專業的多,“這是替代CF卡的吧,容量是多少,傳輸速度呢?”遲重瑞解釋道:“這是德國西門子及美國SanDisk公司共同推出的一種新的儲存卡叫MMC卡。這一款是32兆的,採用7針的介面,存取速度大約為150KB/s,沒有讀防寫開關,這是西門子授權我們生產的。”鄭開元用手掂了一下,輕若無物,不由得讚歎道:“這科技的進步可真是驚人呀,我們電腦上的軟盤不過4兆大小,這個小傢伙就相當於8張軟盤啊!”
楊星拿起那個小棒對他說:“所以我們開發了這款替代軟盤的產品,這是利用NAND快閃記憶技術開發出來的儲存器,它耐衝擊,可反覆進行讀寫記錄30萬次,採取的介面技術是USB介面,支援熱插拔,我們內部稱之為隨身碟。”鄭開元眼睛一亮,在軍事用途中這可是用處多多呀。
楊星知道他感興趣繼續說道:“我們可以在裡面內建保密和防毒程式,或者直接改成只讀模式。它的結構比較簡單,除了儲存晶片外就只有一個讀取裝置,只要解決好密封性,就是一款防震、防水、防磁的三防產品。我們已經在世界多個國家申請了專利,算是我國在IT行業一項完全自主的技術了。”
鄭開元當然不會被楊星的自吹自擂搞昏頭,畢竟這項技術模仿起來很容易,何況裡面最關鍵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技術還在日本人手裡呢,而且它採用的是USB介面,此時大名鼎鼎的D的東西愛不釋手,這小東西的外觀和MD差不多,上面也有類似的播放、前進、倒退等操作鍵,不過按照她們往常玩MD的經驗硬是翻遍了機身也找不到放光碟的地方。楊星拿過這款小播放器開啟開關,隨手按下播放開關後,這小機子裡立即傳來《少女星時代》最新專輯裡的歌曲,看著大家悠然的表情他微微笑道:“這應該算是電子行業一款劃時代的作品吧!”
這就是楊星和伍海軍第一次暢談IT技術時,楊星專門吩咐伍海軍搞出來的世界第一款MP3播放器。經過了一年多的攻關解決了音訊解碼晶片的問題後,大幅度降低了原型機的尺寸和重量,才達到現在這款純白色僅比MD略大的模樣。
MP3音樂格式嚴格來說是一種音樂壓縮格式,最早是由歐洲高新技術規劃“尤里卡”計劃中提出的,在它之前,在電腦上欣賞音樂都使用B的空間,對此就提出了資料壓縮的要求。
它的英文全稱為:MPEG-1Layer3,所謂的“MPEG”指的是“運動影象專家組”(MoviePictureExpertsGroup),它是國標化組ISO於1988年成立的一個專門負責制定有關活動影象壓縮編碼標準的工作組。MPEG-1標準(ISO/IEC11172)、MPEG-2標準(ISO/IEC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