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追趕思路,即用“市場換技術”,就是引進國外著名品牌汽車廠家和國內汽車生產商合資,試圖利用外國汽車商的技術和品牌佔領國內汽車市場,而國產汽車企業則藉機提高製造水平,獲得新技術來開自主品牌。
但這個夢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幾大汽車廠在引進國外品牌後,不但新品牌沒有開出來,連知名的老品牌都失去了。一汽的老款紅旗當年可是國家領導人出訪的標誌xìng座駕,卻因為幾十年技術未升級而被迫於1981年停產,另外一款也曾長期作為國家省市領導座駕的上海牌汽車也於1991年停產。此時國內的知名老品牌轎車裡,除了北京吉普還在少量生產外,環顧四周,基本上都是外國品牌滿街跑。
德國大眾公司利用一款7o年代技術水平生產的桑塔納汽車居然始終長期佔領國內車市銷售頭名,大眾還同時和上海汽車廠和長net一汽合資,接連用車型極為相似的桑塔納和捷達左右互搏佔領國內轎車市場,更成了世界汽車史上的笑談。殘酷的現實告訴國內汽車人,“市場換技術”不但沒保住自己的品牌和市場,技術也沒提高,反而養成了國內汽車工業不思進取和瞻前怕後的經營思路。
這種情況讓許多有識之士都痛心疾,在新五年計劃中國家提出要把汽車工業設定為國家重點投入的支柱型產業,因為汽車產業作為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對社會的貢獻並不僅僅侷限於產銷量或gdp數值的增加,其輻shè效應更為重要。在德國,每7個從業者中就有一個與汽車業有直接或間接關係;在日本,汽車及其相關產業從業人員總數過65o萬人,佔該國從業者總數的11。現在國家正在談判加入世貿組織的過程中,開放國內汽車工業就是談判的焦點之一,但以國內汽車業的現狀,實在是不能讓人放心啊
這種情況下,鑑於96年開始的國企大規模改制,中央沒有把所有jī蛋放在國企一個籃子裡面,提出了兩條tuǐ走路的口號。這幾年把往日管制嚴格的國家汽車企業生產目錄的大mén向廣大有實力的民營企業敞開,其中第一個吃螃蟹者就是後來著名的吉利汽車老闆李舒富。他的第一臺吉利汽車已於98年8月下線了,有這種先例在前,得到楊星支援的星天動力火收購了嶺西、海西、廣東的汽車零部件廠和小型整車生產線,在取得了國家經貿委審批後只用幾個月時間,終於趕在今年5o週年國慶前在深圳生產出第一輛向祖國獻禮。
這款被命名為“sabem(騎兵)”,產品代號F1的銀灰sè轎車外觀圓潤大方,大異於國內正流行的桑塔納和捷達的直角外型,已經趕上了國際汽車的外觀展趨勢。儘管有人評論它很像日本本田的一代名車雅閣,但星天動力據理力爭這可是公司重金聘請義大利汽車設計師設計的,經典車型外表都相似嗎。車子大量採用國產零部件,不過關鍵的動機等主要部件還是用的日本產品,但剪綵大會上王書福信誓旦旦宣佈公司正全力以赴開自己的動機和傳動系統,爭取早日造出純國產零件的轎車來。
剪綵結束後還有邀請嘉賓試駕的活動,楊星也應邀頭一次坐在自己企業生產的汽車裡逛了一圈,不過他和王書福單獨坐在車裡時卻提出了一大堆改進意見。楊星可沒被剪綵會那些歌功頌德的讚美之辭衝昏頭腦,他對國產汽車行業和外國汽車廠商間的巨大差距是有清醒認識的,當然不會幼稚的以為推出一款“騎兵”轎車就能把國外品牌轎車打得落hua流水。
但他當初力排眾議選擇王書福上馬國產轎車專案是因為他清楚記得,1999年國內汽車市場規模僅183。2萬輛,但到2oo9年就達到了1364。5萬輛的市場規模,平均1o年年增長率過2o,這個度實在驚人即使中間出現過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等阻礙,在全球汽車市場嚴重萎縮的大背景下,中國車市仍然創出了2oo9年增長46。15增長率的世界汽車銷售記錄,更憑藉這份驕人的戰績,使得中國車市一舉越美國,成為全球產銷量第1位的汽車大國。
所以國內汽車市場楊星是絕對要去分杯羹的,王書福不負他所望,今天“騎兵”轎車順利下線就離他的目標又近了一步。所以他愛之深責之切,一上車就對比他乘坐過的多款世界名車,對王書福提出不少尖銳的改進意見。讓王書福一腔興奮被他兜頭澆了瓢涼水,既清醒過來也有些沮喪。楊星注意到他的神情,也知道批評之後要表揚,才能jī部下的幹勁,不由提點他一番。
“老王,不是我挑剔,你要明白,你看今天來的除了官方和媒體外,還有不少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來打探虛實的。說句不中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