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0部分

連政治局委員都不是的市長,真是口氣太大了!

倒是楊星既沒答應,也沒馬上拒絕,只是說需要時間考慮,接著表示既然梁市長這麼看重自己,他當然要表示一下。以前大家有摩擦看來是誤會,現在談開了就沒事了,他表態不會撤回上海這邊的投資。為了表示對梁市長的看重,他還要追加投資,可以考慮採取海南模式,對上海十大工程之首的洋山港建設進行投資。

!#

章節目錄 第六百一十六章 洋山港

第六百一十六章 洋山港

楊星剛才和史秘書磨了半天牙,梁市長自矜身份,一直沒有多說,即使說上兩句,也是風花雪月閒談。直到楊星脫口而出“洋山港”幾個字,他的眼睛裡才冒出幾縷jīng光,雖然轉瞬即逝,但以楊星一方的眼力,還是立即察覺楊星所說正摸到了這位梁代市長的心中癢處。

作為長江入海口,上海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自清末開埠以來就迅速成為全國經濟中心和對外門戶。雖然改革前因為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其暫時落後於深圳和廣東等改革前沿。但92年後經過zhōng yāng規劃,以浦東開發為支點,帶動了整個上海以及沿長江一帶經濟步入經濟增長的快車道,上海正不斷恢復著曾經“商從八方來,貨往天下走”遠東第一大港口舊貌。

改革後中國經濟水平逐年穩步提高,透過上海發往世界各地的海運貨物量也火箭般年年躥升。國內外都有人預測,憑藉上海的區位優勢,榮登世界第一大集裝箱碼頭只是時間問題。但成為世界第一大港還要看地理環境是否支援,這一點上卻是上海港的短板,雖然地處長江入海口,但是上海港口水文條件遠不如附近的寧波。

當初榮明友在浙江沿海考察建港的地址時,就因為地理條件不佳去除了上海沿岸。除了當地政治勢力龐大不好插手外,主要就是上海相對較好的地段早被人佔了,其他地段更是遠不如海西三都澳港的地理條件優越。

上海市zhèng fǔ也早就對上海港本身港口條件會限制海運發展這一點有所察覺,早在1992年的市第六次黨代會上,就將深水港建設列為上海新一輪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十大工程之首。先後對北上、東進、南下等建港方案進行過論證,但都因航道水深不夠、岸線不足等原因而作罷。直到1995年,有人提出跳出傳統思路,不在上海海岸邊建港,而是跑到長江口外距上海南匯蘆cháo港約30公里的大小洋山島上建深水港。

這個設想的確非常有創意,但帶來的現實問題也很大。海上建港,投資巨大,這還沒算上為其配套的跨海大橋、高速公路、港口保稅區等設施的額外投資。即使以上海市的財大氣粗,也需要仔細論證,反覆討論才定下了決心。

實際上上海自1996年5月正式開展洋山深水港區選址論證,到2002年準備開工建設,歷時共6年多,前後有國內外近200家專業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6000多人次科研人員參與了新港址論證和專案前期工作,其中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就達100多人次!

這樣一來洋山港可以說是彙集了全國上下關注的目光,而梁市長今年一旦轉正,“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諾大一項政績就落進了他的口袋,現在國內想往上爬,最關鍵就是要拿出過得硬的政績,這洋山港事關梁市長未來的仕途,所以聽到楊星可以幫忙,頓時把以往的不快都拋到九霄雲外,認真聽起楊星的意見來。

史秘書作為領導身邊人,察言觀sè能力自然極佳,一看自己老闆神態鬆動,也顧不得再多索取好處,連忙催促楊星做出實質表態。楊星一看話題主動權回到自己手裡,這才慢條斯理的開口向梁市長他們畫出一個大大餅來。

洋山港碼頭以大小洋山島為核心,由洋山深水港區、東海大橋和蘆cháo輔助作業園區三部分組成。規劃建成深水泊位30個,港口吞吐量可達1300萬個集裝箱,僅港口建設投資就在500億元,加上東海大橋等配套設施的投資不下千億元。

並且國務院還還考慮把洋山港區劃為保稅港區,這可是不得了的政策優惠。雖然這一世,由於楊星的活動使得海南洋浦港保稅區橫空出世搶走了國內第一個保稅區的名頭,但洋山港保稅區和洋浦保稅區比較起來,自然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如此大的政績工程,梁市長當然想盡早把其完工,讓上海成為成國際航運中心。可是建設資金總不可能憑空掉下來,主要負責建設的上海港務集團是家國有企業,其大部分資金主要還是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