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8部分

實現了行動通訊一直追求的終極目標,即5個“W”(任何),即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地點(Wherever)、任何時間(Whenever)與任何人(Whomever)採取任何方式(Whatever)進行通訊。

所以1998年美國《大眾科學》雜誌把銥星技術評為年度100項科技之首,1998年銥星公司正式商業化運營,看起來前途一片光明。

但事實證明,先進的技術並不一定能帶來滾滾財源。銥星公司是十年前設計的,但這十年也是行動通訊大爆炸的十年,地面移動動通訊技術已經發展了三代,通訊價格卻下降了一大半。現在智慧手機興起,對於行動通訊的資料要求更高,在移動中觀看線上影片和進行移動視訊通話都已不再是夢想。這種情形下,傳輸資料只有2K,通訊質量還不如CDMA制式手機,價格卻高達3500美元一部的銥星衛星手機還剩多大競爭力呢?

銥星最大的賣點就是全球通訊,可是有多少人會跑到撒哈拉沙漠和南北極這樣的惡條件的地區漫遊?個人移動通話並不意味著要採購一部昂貴笨重的衛星手機,經過各國移動運營商的努力,世界大部分城市和鄉村用不到200美元的輕薄的手機就能展開通話。

同時銥星公司混亂的組織架構和財務狀況也讓它步履維艱,摩托羅拉公司為降低風險,居然把銥星搞成了合夥制企業,結果銥星公司擁有十多個國家的合夥人,每次開董事會就像召開一次小規模聯合國會議,大家需要戴著同聲傳譯耳機才能討論,結果任何決議討論都變得冗長拖沓,嚴重影響了重大決策的作出。

銥星總投資34億美元,還借了一屁股債,算下來每月光承擔50億美元的債務利息就達上千萬美元,而銥星發展客戶的進度遠遠低於預想,按照最初考慮至少需要65萬使用者才能勉強盈虧相抵,但實際到現在才發展了5。5萬使用者,在中國原本想發展1萬民使用者,結果不到1000人,這樣的經營水平,能讓它拖到現在才破產已經是個奇蹟了。

去年3月15日,銥星正式宣佈破產,不過它手頭的66顆衛星已經發射上了太空,這可是筆大資產,先頭銥星公司還雄心勃勃的想要靠出售衛星換回一點顏面,把衛星價格開到了1000萬美元的低價,只相當於投入的20,但殘酷的現實是依然乏人問津,就連東家摩托羅拉都灰心喪氣,準備把這些衛星拉入大氣層燒掉算了

而一直在旁邊等待時機的楊星終於準備動手,其實他早就對銥星公司的這些衛星饞涎玉滴了,作為重生者,他深知即使他不動手,還是到時會有人出面阻止銥星變成流星,那就是美**方,前世里正是美**方提供了5年3600萬美元的合同才徹底拯救了銥星公司。

美**方肯出面挽救銥星,正是看上了銥星的技術。銥星行動通訊系統最大的技術特點是不但衛星能夠向地面發射通訊訊號,而且還能透過衛星與衛星之間的接力來實現全球通訊,對於美**方來說,這和他們正使用的衛星中繼通訊系統大同小異,而該系統已花了軍方150億美元,現在破產的銥星只需幾千萬美元就能搞定,何樂而不為?

但楊星不想讓美**方佔這個大便宜,美**方能用,那中**方不是更需要?更何況銥星可是楊星心中“星計算”計劃成功與否的關鍵,當年他使用銥星和林佳娜通話時就動了把這項看起來像雞肋的技術收入囊中的心思。

楊星讓手下對銥星監視的同時還對該系統做了全面摸底,對銥星的優缺點都有所瞭解。銥星公司犯得一個重大錯誤就是把銥星手機和通話費定價太高,這中間有急於收回成本的想法,但這對銥星的推廣無疑飲鴆止渴。根據正常通訊市場策略,推廣新手機技術,定價一定要合適,必要時還得賠本賺吆喝。不過楊星相信憑藉手下的成本優勢,把銥星手機成本降到500美元應該問題不大。再憑藉向普通移動運營商學習的市場推廣手段,搞些入網送電話之類的噱頭,重新開啟市場問題不大。

透過商業間諜等手段,楊星已摸清了銥星系統的主要效能,儘管銥星衛星設計之初並未考慮太多資料傳輸方面的需求,但它畢竟是美國高科技產品,使用壽命可達5…8年,楊星有印象好像多用上幾年也是可以的。當初他重生之際,一顆銥星衛星和俄羅斯報廢衛星相撞,那可是09的事呢。

楊星已讓手下研發一款能讓銥星衛星傳輸資料能力翻上十倍的軟體,雖然仍然比不上普通的撥號上網,但傳送一些小文件已經可行。而銥星全球通訊的特點意味著“星計算”不但能利用地面光纖等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