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1部分

她們一走,楊星臉sè就冷了下來,一開口卻問的不是什麼“誰想殺我”之類的話,而是一句:“‘末rì訊號彈’發出了,有沒有遇到麻煩?”

楊星從來不喜歡冒險。他在商海中許多看上去極度冒險的舉動實際上都建立在他對歷史走向的把握和反覆推算之上,因此根本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他內心裡他一直有很深的危機感,從怕死到害怕自己商業帝國一朝倒塌不一而足。這些年他都是抱著如履薄冰的心態經營著身邊的一切,即使坐擁有上百億美元財產也無法改變,生怕身邊這些美好事物到頭來突然變成鏡花水月一場空,這也是重生者的通病,因此他總儘可能的給自己留後路。

所以他寧肯與岑氏兄弟和林佳娜這樣遊走在法律邊緣的人物打交道,也要為自己和身邊人編織起一道牢固的的防護網,怎麼可能在明知國際上有那麼多覬覦自己對手情況下不做一點防備呢?自從他翻閱過蘇聯秘檔後對於其中蘇聯人的核大戰自動反擊系統很感興趣,鑑於他一旦意外倒下。自己留下一大票孤兒寡母,還有忠心耿耿跟著自己的員工不落入魔掌的考慮,他就借用蘇聯核反擊計劃中名為“末rì訊號彈”的來命名自己的自動應急方案。

冷戰期間,蘇聯人發現在核大戰中,打響第一槍的一方會佔據很大優勢。因為雙方的核彈頭除了瞄準對方導彈發shè基地外,就是對準各自的軍政中心。畢竟“擒賊先擒王”的斬首戰術是東西方軍事家公認的最有效戰術。但問題也來了。一旦美蘇雙方的首腦在威力巨大的核打擊下全部喪生,那又靠什麼來發出反擊命令呢?

美國方面的解決辦法就是深挖洞,將指揮中心隱藏在堅固的地點,同時把指揮系統從樹型的直上直下結構改成扁平的網狀,也就是如今網際網路的前身,既然沒有一個純粹的中心,即使摧毀網路的一部分,其餘網路依舊能發揮作用。

而蘇聯人沒有那麼先進的電子技術,於是寄望於採取一種自動化核彈發shè體系,一旦這個系統察覺遭受核彈攻擊,但又發現無法聯絡上蘇共總記或國防部長等發號施令者,就會自動啟動一系列裝置,下達全面發shè核彈還擊的計劃指令。其中為了防止地面和衛星通訊被核大戰的電磁干擾壓制,蘇聯人甚至開發出一種利用洲際導彈發shè沒有核彈頭,而是裝有大功率無線電通訊裝置的“末rì訊號彈”來傳送取保摧毀敵人命令,這雖然體現出冷戰高峰時人們有多瘋狂,但“末rì訊號彈”的確是蘇聯的最大底牌之一。

當醫生宣佈楊星病重,不能履行他作為中星董事長的職責後,“末rì訊號彈”計劃就立即啟動,實際上楊星一倒,中星集團內部就出現了不少危機苗頭。先是集團各控股公司股價大跌,市場中充斥著對集團大量捕風捉影的不利傳言,緊接著許多不明人士紛紛接觸集團中高層管理人員,特別外籍高管成為重災區,許多企業頂樑柱的擅自離職,不但打亂了企業原定計劃,還導致許多珍貴的企業機密和客戶資料洩露,這已遠遠超出了一般“獵頭”的範疇。

最近市場中還傳出不少企業覬覦中星集團旗下公司,企圖惡意收購的說法,就連忙著到處滅火的集團總裁傑克?韋爾奇也因為有證據顯示有幾家國外大金融機構秘密接觸他,讓中星集團員工生疑,萬一連老闆都做出危害集團利益的事情,他們又該怎麼辦?

集團高層雖然懷疑這些做法明顯違背了一般商業規則,聯絡楊星遇襲後企業股票直線下滑,危機不斷的事實,判斷這很可能是有人故意落井下石,甚至就是暗殺指使者策劃的。可先要挽回的是外界和員工的不信任,因為缺乏一個明確的強力人物或機構來主持大局。

就在這時,此前一直不顯山露水的中星集團總部火速計劃行動起來,先是楊星的代表律師團召集股東大會,大會上由中國和香港zhèng fǔ以及楊星家族代表組成的大股東一致同意按照楊星的意願,緊急選拔了數名臨時代表組建執行董事局,接掌楊星的董事長職位,給韋爾奇等高管戴上了緊箍咒,要求所有重大商業決策必須得到執行董事局同意後才能做出。

集團平常負責監督億元交易的大專案事務部也因此走上前臺,直接向執行董事局負責,監督交易額急劇降到千萬美元,雖然這造成文牘工作大大增加,但在這風雨飄搖時刻,沒人敢提出什麼異議。同時執行董事局還馬上拿出一份早已準備好的名單,從各集團內人才儲備中抽調出不少人員頂替那些離職管理人員的位置,這份名單是楊星內部人事和情報機構經過反覆調查,匯聚了秘協會收集到的員工rì常生活瑣事,小道訊息,縝密分析而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