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6部分

題核心。

國內不是不重視資訊產業。單獨把資訊和工業部合併為一個部門,幾個五年計劃都把資訊產業當做是國家支柱產業給與政策傾斜,當年中原省委書記李國柱就曾被周圍的人忽悠的想要建立戰略資訊產業園,幸好被楊星勸阻了。對於引領科技cháo流的網路電信基礎設施,zhōng yāng更是投資第七百三十一章 美**備供應商巨大,可這些年和國外技術差距雖然有所縮小但依然差距巨大,國內甚至為此專門提出了“數字鴻溝”的說法,按照一般思路,採取追趕國外發展的方式越來越不符合國內資訊產業的現狀。

楊星就是想利用自己公司在資訊行業這幾年取得的一定先發優勢,為國內資訊產業助推。當然想按照他的思路勾畫國家資訊戰略藍圖,看上去的確有些越俎代庖,可誰讓他有重生這種超級底牌呢?

否則他那種在金融市場縱橫捭闔,如同賭徒一樣豪擲千億美元來押注。得勝後又毫不可惜的反哺入實業的做法一般人要都能學,那就人人都是大富翁了。這次研討會本來就是集思廣益,要為未來國家十年二十年的資訊化道路做好規劃設計,楊星敢於斗膽直諫,就算是忠言逆耳,zhèng fǔ也要有能夠容人的雅量嗎!

楊星早已不是隻會在會上大放嘴炮的憤青,除了指出國內資訊產業的短板外,他還舉出大量資料和事例為其觀點佐證,加上這次會議保密程度很高,他也就放心大膽的現場展示了眾多才走出實驗室的高科技產品。讓與會專家學者大開眼界。許多資訊企業領導和官員都不知不覺開始傾向他的建議。

最後研討會基本達成一致,既然想超rì趕美,就需要zhōng yāng拿出大魄力,在資訊產業政策上加以引導,推進三網融合,加快下一代網際網路、電信網、電視網的預研和產業化步伐,儘早打造出一個“中國標準”的產業生態圈,那將是一個涉及上萬億美元的巨大市場,能真正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重大轉變。

文仁貴雖然對楊星在會上的表現有些吃驚,但很快就被楊星會後提供給他一個資訊吸引了全部注意力。因為此事太過重要,為了保密只好帶楊星一起進入zhōng nán hǎi和一號首面談。大概是來過多次的緣故,楊星現在對zhōng nán hǎi的敬畏感少了很多,他多次在程滄海等前一輩領導前侃侃而談的經歷也讓他對著溫文爾雅的現任最高領導領導人不動聲sè。

“你是說美**方向你提出合作,準備將中星集團作為長期軍事供應商。下了很大的採購訂單?”文仁貴和一號首長也算是見多識廣,剛聽了這訊息都覺得難以置信。中美之間現在的關係說好聽點是商業夥伴。難聽點就是競爭對手,雖然由於商業利益不得不保持來往,但都把對方視作心腹大患,戒備之心從沒有少過。除了意識形態對立外,中國塊頭太大,經濟發展迅猛,很有可能成為繼蘇聯和rì本之後挑戰美國全球霸權的新大國,註定了二者不可能長期和平相處。

原來美國最保守的右翼團體美**隊就長期視解放軍是繼承蘇聯紅軍的最大對手倍加防範,90年代後期中美兩軍因臺灣問題一度劍拔弩張,小布什上臺後更是爆發了中美飛機相撞等重大沖突,差點兵戎相見,要不是突如其來的“911”事件讓美國戰略重心一下轉移到反恐戰爭上來,只怕兩個大國間隔著太平洋也無法澆滅衝突之火。

這種情況下美軍居然會選擇中星集團這樣帶有濃厚中資背景的公司作為採購物件,的確讓他們感到意外,還是楊星詳細解釋,他們才明白其中的原委。因為美國建國之後秉持著自有資本主義原則,美**隊武器採購一直沒有設立類似蘇聯那樣的國營兵工廠,而是採取向私人武器公司競標的方式購買。

在歷史上美國曾經是長期的絕對孤立主義者,什麼武器都要自己搞,以致於一戰時,美軍到歐洲大陸參戰時才發現許多武器裝備落後於英法聯軍。而美國在二戰時左右逢源,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大發軍火財,二戰後更成為“mín zhǔ國家的兵工廠”,一直強化軍工產品開發能力,透過不斷的軍事訂貨使整個產業鏈得到發展。很快就讓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雷神等為首的軍火商實力躍居全球前幾名,把世界其他對手遠遠甩在了後面。

但隨著冷戰愈演愈烈,美國與蘇聯展開激烈的軍備競賽,各種新武器的造價水漲船高。二戰後,美國又相繼發動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特別是後者,使美**費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