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中醫仍然佔據著一席之地,中藥製藥也依舊在製藥領域舉足輕重。
而墨非所代表的道醫一脈,在這次會議中嶄露頭角,更是令在場諸人看到了華夏醫學的神奇之處。
很多人便生出了一探究竟的心思,尤其是這些在中醫藥領域苦心專研了數十年的老專家老教授們,更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張仲景張老爺子首先開口道:“小墨呀,你這麼高明的醫術可不能敝帚自珍啊,道醫雖然位屬方外,卻也是咱中醫的支脈餘蔭,理應互相交流,共同進步才是,日後我可是少不了要向你請教的。”
張仲景在中醫界一向是德高望重,尤其是在傷寒派一脈,更是泰山北斗一般的存在,威望極盛。
聽到他發問,其他參加交流會的各門各派的專家們都停下了彼此的交談。靜聽墨非如何答覆。
張老之言也正是他們心中所想,只不過其他人都和墨非不熟。
在場之人中,唯有張仲景張老和墨非略有些交情。再加上墨非能夠參與此次醫學交流會,也是由於張老力薦,這樣的話由張老爺子說出,是再合適不過了。
墨非笑道:“這有何難,醫學之途本就應該互通有無,截長補短方能夠不斷進步。如今我華夏醫脈衰微,我們這些醫道傳承者。更是要當仁不讓,肩負起文明延續之重任。”
墨非的話贏得了諸多專家的熱烈掌聲。在座之人都是心有同感,聞聽墨非之言,都不禁有些欣喜、激動。
接下來的時間,墨非又回答了國內外中西醫專家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往往是寥寥數語,便令提問者茅塞頓開,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令許多老中醫們讚歎不已,自認己所不如。
在中西醫共同面臨的問題上,墨非也給予了一定的醫療方案,對於兩種不同的醫學如何在醫療過程中彼此合作,提供了寶貴的意見。
墨非並非對西醫一竅不通,在古井村修煉之餘。打發時光時,也曾翻閱了幾本西醫基礎教材。
雖說與中醫是兩種各自獨立的醫學體系,但是架不住墨非修道以後。自身的記憶理解都有了極大的提高,那些在旁人看來複雜的理論,在墨非眼中卻是粗淺至極。
修道本就是人類的自我進化的過程,引天地靈氣、日月精華錘鍊自身**神識,從而達到脫胎換骨的全新境界。人體各方面的素質在靜修過程中,都會得到一定的開發。至於程度如何,看的便是個人的悟性高低和所下功夫的深淺。
墨非本是轉世重修。破而後立之後,對道的體悟較前世來說,更加深刻而通透。
正所謂一法通萬法通,雖然沒有真正接觸過西醫一脈,但是粗淺的翻閱之下,卻也是掌握了不少,應付這些西醫學專家卻也是綽綽有餘。
等墨非從前臺回來落座之後,現場的諸多醫學名家都有些不捨,這場講座當真是令人回味無窮。
當然,墨非在座位上坐好之後,眾多中醫專家們仍然不肯放過他,紛紛詢問什麼時候可以向墨非請教醫學上的問題。
李可李老爺子振振有詞:“剛才在臺上你可是答應的好好的,可要說話算數,不可失信於我等諸人,咱們中醫能不能走出如今的境地,可就在於你了。”
李老爺子言語中還不忘給墨非戴了個高帽,令墨非哭笑不得。
這些個老爺子們來自全國各地,聚在一起實在是不容易,有了這麼一個交流請教的機會自是不肯放過,墨非無法,只得答應下來,並同白雲觀的老觀主郭道真商量後決定,聚會的地點選在了白雲觀這處紅塵之中的方外之所。
眾人知道墨非在古井村這個偏遠的山村隱居,更是知曉此處如今聲名遠揚,舉世聞名的古井村系列藥品所需的中草藥,便是在這裡種植培育出來的,因此對這個世外桃源極為好奇。
墨非作為道醫一脈的傳承之人,遠離塵囂,選擇這裡作為居所,定然有其不凡之處。一些個老專家們紛紛表示要時常去古井村拜訪墨非,求教醫術。
這些老人家研究中醫一輩子了,把中醫視若生命,再看到有醫術更加高明的人出現後,自然生出求教之心。
朝聞道,夕死可矣,對於這些中醫專家來說,沒有什麼比自身醫術的提高更為重要,更有意義了。
墨非對這些人也是欽佩不已。醫道本就有互同之處,看著這些或古稀、或耄耋的老人家殷切的目光,墨非只得點頭答應下來。
不為別的,便是這一番良苦用心,就極為難得。
從此之後,時常有年邁的老者帶著門下弟子,千里迢迢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