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
神州玄門修士鳳毛麟角,而像老道士這般能夠明心見性,了悟生死的實不多見,便是墨非也要心存敬意,是以不願受老道士之禮。
依照墨非所言,老道士端坐於座椅之上,凝神靜氣,收斂心神,使得自身處於一種十分鬆弛的狀態。慢慢的一切心中雜念都不復存在了,恍恍惚惚,杳杳冥冥,無思無慮,仿若混沌。
墨非見老道士已然進入狀態,便把自己的神識之力凝結成一束,緩緩的從老道士泥丸而入,透過識海,遊走全身,詳細的檢查著老道士的身體情況。
其神識一路上暢通無阻,老道士的經脈由於長期沒有受到真元滋養而有所萎縮,變得異常脆弱,但是這並不是老道士道基有損的原因,不過是受損之後所產生的附加效果而已。
既然周身經脈一切正常,那麼問題定然出自丹田氣海之中。玄門中所言之丹田一般有三,腦為髓海,上丹田;心為絳火,中丹田;臍下三分為下丹田。上古大能稱精氣神為三寶,視丹田為貯藏精氣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視丹田的意義,把它看做是性命之根本。
玄門修士所言的意守丹田,一般都是指下丹田,因為下丹田和人體生命活動的關係最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更為水火交會之鄉,全身真元升降開合的樞紐。是彙集烹煉、貯存真氣的重要部位。
是以,便是墨非這等玄門最為出類拔萃的大能此時也變得小心翼翼起來。不敢有絲毫的過逾行為。
神識之力一點點滲透入老道士的丹田之內,這才發覺。老道士的丹田氣海之中,空空蕩蕩,本應該鼓盪不休的真元已然不見絲毫蹤影,被身體吸附而來的天地靈氣于丹田中,打了一個旋兒,轉瞬間便消失無蹤。
“咦,怎麼會不儲存靈氣呢?莫非這丹田之內果然有什麼玄機不成。
墨非不禁心下生疑。運轉神識之力,一點點覆蓋在整個氣海之中,細細檢視。過了好一會兒,這才發現 ;結症之所在。
原來在老道士的丹田之內,若隱若現中,有密密麻麻的天地規則之力經緯交織,正是這些規則之力排斥流經丹田的靈氣,使得整個丹田之內,空空如也,點滴真元之力皆無。
既然發現了導致這一現象的罪魁禍首,墨非的神識便緩緩地從老道士的丹田之中退了出來。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以自身神識進入修士體內,最是耗費心神,一不小心便會使得自己的神識受損,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神識受傷,最是難治,得需要一點點慢慢的靜養。方能痊癒。
而且也會對對方造成傷害,修士的氣海最為重要不過。乃是一身修為之根本,平時根本就不允許其他人窺視。如若丹田有所傷害,那麼重則修為盡毀,輕則再難提升境界。由此可見其對於玄門修士而言的重要性。
況且,此一番也就是墨非,換做旁人,便是功力高過墨非的,也不一定就能發現老道士道基損傷的原因所在。
墨非在千年之前為了研究天地異變的原因,踏遍了諸多的名山大川,翻閱了各門各派的典籍,對於天道的理解極為精深。
其對道的認識,對規則的理解已經遠遠地超越了自身的修為,怕是道隱真人在世,也是有所不級。
正是因為如此,以墨非對規則之力的認識和敏感程度,這才得以在老道士丹田氣海之中發現這隱藏得極為隱秘的天地規則之力,也算是老道士的造化。
三清宮的觀主周崇玄緊張的注視著這一幕,見墨非緩緩收回神識之力,這才近前一步,言道:“墨前輩,不知道家師的情況如何?可有治癒的希望?”
言語之中,是滿滿的緊張,墨非這一番行為,關係到老道士的自身安危,甚至於今後在仙道一途上的發展,是以由不得周崇玄不緊張。
況且關心則亂,周崇玄自幼入得道門,十幾歲便拜在了許信友門下,師徒如同父子,師徒二人一直關係甚好,自然對老道士的身體狀況極為的上心。
看著周崇玄略帶緊張和忐忑的神情,墨非心中心中也隱隱有過感動。略略一沉吟,方才言道:“許道兄的身體情況倒不算太嚴重,其周身各處經脈完好,雖說由於自身真元散逸,經脈缺少靈氣滋養,而變得脆弱了很多,但是卻也並無大礙,只要解決問題之根本,這些都不是困難,自然是迎刃可解。”
墨非停頓了一下,轉過身子,此時許信友已然從定中清醒過來,聞聽墨非之言,便是豎耳傾聽,墨非微微頷首,這才接著說道:“至於許道兄的身體情況,主要是受制於丹田氣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