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方外之人,竟說些個玄而又玄之言,好好的話不說,非要打些個機鋒,要人似是而非,雲裡霧裡。”

郭道真雖然沒有明言,但是張仲景和他也是老朋友了,多少也算有些瞭解,言語之中也略解其意,不過這些都是玄門之事,倒也不足為外人道,便一笑帶過。

可是周圍眾人並不瞭解這些,雖然對兩個人的交談聽得清清楚楚,卻一個個雲山霧罩,不由得有些面面相覷,這二位在說什麼呢,怎麼一句都聽不懂?彼此對望間,俱都是滿面疑惑之色。

墨非聽郭道真之言,也不加否定,淡笑道:“道長過譽了,不過是後學末進之人而已。”

聽墨非之言,似是肯定之意。張仲景不由得對墨非更加另眼相看。

別人不懂其話中含義,張仲景卻是略知一二。原本以為是個醫術高深的青年國手,這已經很是令人欽佩了,不想除卻醫術之外,還是個煉道有成的玄門之人。

不說其他,單單從老道士郭道真的態度來看,這個年輕人就不是個簡單之輩。

別人不瞭解郭道真,只以為是個有些本事的道醫,張仲景和老道士交往了十幾年,卻多少知道一點兒老道士的厲害之處,玄門異術並非是虛妄之言。以老道士的態度而論,這位墨小友定非尋常。

想到這,張仲景暗自高興,沒成想自己偶然結識的年輕人,原來是個不出世的世外高人,心中不禁有些自得。(未完待續)

第一百四十七章 互為禮過,心中生好奇

眾人一見墨非和白雲觀的老觀主郭道真是舊識,心中驚訝的同時,便更加肯定墨非果真是一位擁有高超醫術的年輕人了。

張仲景和郭老道可都是名聲在外的響噹噹的人物,別看郭老道隱居古觀,從不輕易在世俗拋頭露面,但是架不住這位老仙長醫道手段高超,好多個眾多醫學專家都束手無策的疑難病例都是這位老仙長解決的,所以即便常年隱居古觀苦修,卻也名聲遠播。

連這樣的隱士高人都和其相熟,這個清俊的年輕人還真是不簡單哩。眾多的中醫老專家不由得把墨非放到了和自己平等對話的位置。

中醫界講究師承、輩分,由於歷史傳承古遠,很多的老習慣都被很好的沿襲下來,但是自身的本事卻更為重要,只有高超的醫術才是立足之本,這是千古不破的道理。

墨非見郭道真與張仲景眾人見過之後,這才抱拳見禮。

按照道家傳承來說,墨非雖然年紀輕,卻是實實在在的前輩,例數整個華夏的修道之人,細細算來都沒有比墨非的輩分更高的了。但是在世俗中,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小輩。

二十餘歲的年紀,對比在場的這些鶴骨霜髯的老人家來說,實在是年輕的過分了,要一位龐眉皓髮的老道士給自己見禮,在外人看來難免有些怪異。

正所謂入鄉隨俗,再者墨非也並非那些中規中矩的古板之人,仙道之人追求的是心靈的自由和隨性,不受外物羈絆,無有拘束,只有這樣方能真正體會到萬物自然的真意。

道家南宗創始人,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真人曾經寫過《道情》一詞:“白雲黃鶴到人家,一琴一劍一杯茶。羽衣常帶煙霞色,不染人間桃李花”正是一語道破了修道的終極目的所在。

修道學道,是減少**,修正本心,不斷的剪滅臆幻不真的凡塵枷鎖,找到和發現真我本性,獲得解脫,產生無量智慧的源泉,從而得到真正的大逍遙,大自在,大清淨,大快樂。

墨非兩世修行,對這些道理卻是領悟頗深,所以這一世雖然行事自然而隨性,並沒有刻意修行,而自身的道行卻時時見長、日漸深厚。

對於仙道中人來說,難得的並非是功力的增長,而是對道的體悟和領會。有人一朝頓悟,修為上便會一鶴沖天,就是此中道理。

“郭道友,幾日前一別,沒想到能在這裡相見,卻是有緣。”墨非拱了拱手,輕笑道。

墨非本就俊雅出塵,給人以一種纖塵不染的感覺。那一身閒散自然的氣度,迥然於塵俗,彷彿炎炎烈日下飄過的一朵浮雲,劃過簷下的幾縷清風,夾帶著清淨自然之意,悠悠然無為而自在。

此時淺淡的笑意,更顯得整個人溫潤悠揚,那一副風輕雲淡、怡然自得的神情,在這個人聲絮絮的報告廳裡,更顯得平淡清遠,猶如一幅水墨潤然的畫卷,乾淨而清朗。

會場中的淡白的燈光,映得他這麼一笑,整個人越發的俊雅,便如秀竹展葉,清雅非常。眾人看在眼裡,無不在心中讚歎,好一個翩翩美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