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可只要有足夠的利益驅動,這點可能會被大多數人忽略,後世那些拆遷釘子戶其實也不過是因為拆遷所得太少了而已,如果多給些,也就不至於釀成悲劇了
這樣的辦法有很多,賈寶玉本想一一向聖上陳述,可轉而一想,他卻又忍住了。
其實再好的辦法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真正還是要靠執行,天衣無縫的辦法如果讓不適合的人去辦了,也有可能給辦砸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陽奉陰違,手下人瞞著上面亂來之事還少嗎?
賈寶玉細細想了想,此事關鍵不是想什麼辦法去辦,而應該是選什麼人去辦,選一個合適之人,當比想一萬個好主意還要來得重要。選出合適人選之後,將這些辦法直接告訴當事人,比告訴康正帝要好的多,如果那人贊成自己的方法,執行起來自然就不會打折扣。那麼接下來自己的任務就是找出這麼一個人,然後說服他贊同自己的這些辦法就是了。
可是誰才是辦這件事的合適人選呢?
不僅是康正帝,就是賈寶玉也為此傷透腦筋,早已派出了大量的地下黨打探訊息,期望能找出這麼一個合適人選。
………【第五十二章 錦香院爭風(上)】………
如今的地下黨規模日漸擴大,打探訊息的能力也與日俱增,不幾日,全國各地有名望的清官能吏的資料就雪片兒似堆積在賈寶玉案前。
問鼎山莊的書房,外面崗哨林立,賈寶玉獨自坐在裡面,一一細看這些官吏的資料,經過細細的琢磨,其中一人引起了賈寶玉的關注。
姚齊,浙江會稽人,字熙之,從小就有豪俠之氣,曾遊蕭山,遇見兩個兵卒搶掠一雙女子,姚怒奪佩刀殺之,把受害女子放走。
康正二年中舉,授廣東香山知縣。前任知縣因負課數萬下獄,姚齊代為償還。後以擅開海禁,被劾罷官。
後復起用,康熙五年,姚齊再被裁撤,被塞到遼東前線一個馬場任九品司廄,至今仍在那裡。
從資料中可以看出此人有俠氣,敢作敢為,膽識過人,而且十分講義氣,可謂才德兼備,有勇有謀。然而,這些卻都不是賈寶玉之所以看重他的原因,賈寶玉最欣賞他的一點就是“擅開海禁”,賈寶玉正愁在這個時代找不到與自己志同道合之輩,光憑姚齊敢於擅開海禁這一點,就足以叫賈寶玉引為知己,以後自然要大力扶持。當然,不光是因為姚齊的才華出眾,以及他的理念與自己相同,賈寶玉才要將他扶起來,其實裡面也有一些賈寶玉的私心。
自古想要有所作為的改革派,無一不是困難重重,甚至結局悲慘:王安石深得皇帝信任,權侵朝野,可就是要搞個方田均稅法之類的小改革都困難重重,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商鞅更悲劇,變法強秦,結局卻是在鬧市被車裂(五馬分屍
賈寶玉深知,要開海禁,成功的可能性實在太小,而且就算成功了,自己的結局也不一定好到哪裡去,賈寶玉並不想做聖人,更不想做什麼**先烈,他只想在保住自己一生富貴榮華的同時,盡力為國家的百姓和後世子孫謀些福利。所以扶起姚齊,讓他去衝鋒陷陣,自己躲在幕後這才是明智之舉。事敗,則姚齊可以作為擋箭牌,事成,也不是什麼大功勞,有沒有賞賜還不一定,最多就是受到沿海百姓的一番讚歎罷了,賈寶玉又不想青史留名,好好活著,活著的時候幸福才是最實在的,如果不是他心中的道德觀作祟,他也犯不著冒這麼大風險去幹這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再從更深一層次去講,中國後來的敗落,究其根本原因還是落後的社會制度決定的,就算開了海禁,國家的生產方式以及體制不變,終究還是無法改變被歐洲國家超越的悲慘命運。當然,海禁一開,有利於開闊眼界,可以加快封建社會制度的滅亡,然而又能加快幾年呢?要覆滅一個社會制度,就要經過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流血死人再所難免,尤其首倡者,必成為萬矢之的,能倖免的可能性極低。
“嗯嗬,嗯嗬”想的有些遠了,賈寶玉不由自嘲的搖了搖頭,笑著輕咳了幾聲。
“教父何事發笑?”門外響起一陣輕盈的腳步聲,卻是黃超進了來,見賈寶玉坐在案前發笑,因有此問。
黃超現在是賈寶玉最為倚重的內政人才,為示優寵,問鼎山莊任何地方都可隨他自由出入,不必通稟。
“黃先生來的正好,我正要與你商量一下金陵之事。”賈寶玉笑著招呼黃超坐下,極為禮遇。
黃超有些書生的傲氣,但也信奉“士為知己者死”的聖人道義,既受教父如此禮遇,自然便更加用心為教父效力。不過光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