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功德無量啦。

閒話轎子

“轎子”這種古老交通工具,現在坐過它的人,固然為數寥寥,就是

偶或亮相,也不過是在電視電影以及民俗文物展覽場合驚鴻一瞥而

已。

臺灣光復之初,在高雄縣美濃、廣興、南隆、龍山、旗山一帶客家人

聚族而居的地帶,還可能看見鄉間娶親使用花轎。這種花轎,也不過

是蘆蓆編織,外加藍紅兩色油漆,轎頂懸掛一塊紅綢子,就算是新娘子

坐的喜轎了。雖然轎子簡陋不堪,可是在麥浪翻風盈疇綠野中姍姍閃

過,倒也別有一番古趣,可惜這種喜轎,現在在鄉間也難得一見了。

說到喜轎,南方的轎型格局式樣,跟北方就大有不同,南方的喜轎

以寧波式的最為考究。轎子本身膠漆畫鏤技巧橫出,寶蓋珠幢琉璃耀

彩,只可惜分量太重,轎伕又是些未經訓練的笨漢,抬幾步歇一歇,高

聲喝道此呼彼應,新人明珠翠羽的坐在轎子裡,暈頭漲腦,所受罪可就

有口難言了。北方的喜轎講究大方高雅,不尚華麗,尤其北平的喜轎

有兩種不同的款式。一般老百姓用的喜轎,多半是大紅繡花的轎圍

子,錫頂紅綃,流蘇四垂,更有在轎子四角,懸掛細巧鮮花彩球,踏步行

來,香風四溢。官宦之家反而用的是大紅細呢的花轎,轎子上雖無銀

飾彩粉,可是轎杆子漆得黑而且亮,交手纏韁鮮若丹砂,用一次換一次

所以異常整潔。這種抬轎子的人,都是經過訓練的高手,服裝整齊劃

一,夏天頭戴紅纓子葦笠,冬季換戴氅冕高冠,冬夏一律藍色駕衣白布

挽手,黑色扎腿套褲,白襪子灑鞋,走起來步履齊一,穩練飄舉,不到地

頭,只准換肩,不準落轎,新人坐在轎裡,可比坐寧波花轎舒服清靜多

啦。可是有一樁,轎子裡沒有垂腿地方,上轎後都得盤腿而坐,幸虧北

方人從小習慣在炕上盤腿操作,在花轎裡盤腿而坐,似乎還不過分辛

苦。可是南方小姐到北方出閣,讓她盤腿坐花轎,一坐就是一兩小時,

喜轎到門,新娘子兩腿痠麻下不了轎,那是常見的事不算稀罕呢!

從南到北辦喜事所用花轎,都是向喜轎鋪租用的,據當年上海寧

波同鄉會會長烏崖琴說:“有一位寧波同鄉,是位暴發戶出身,他的千

金于歸,他認為租賃的喜轎.嘉偶怨偶都坐過的不吉利,於是自己訂製

了一頂花轎。據說那頂花轎的造價,在當時可買一百畝地而有餘,當

然是彩錯鏤金,華縟復絕,沒想到造好之後分量太重,八人大轎,加了

一倍轎伕,才順利完成嘉禮。喜事辦完,他把這頂喜轎捐贈給寧波同

鄉會,以為辦喜事的人家,必定是爭相借用。可是擱置了半年從沒有

哪位同鄉借來使用,後來細一研究,敢情誰也不願多出一倍轎伕的力

錢,後來只好當荒貨賣給撿破爛的了。”

官轎就是所謂八抬大轎,顧名思義抬轎子的一定是八個人了。

依照清朝定製,每晨朝參,武官騎馬,文官坐轎,到了同光年間有了玻

璃篷馬車,大家為了舒服快捷,都改乘馬車。同時因為官轎用的人多,

開銷太大,有的人改乘騾車,所以到了光緒末年,乘坐官轎上朝拜客的

已經不多見了。早先按品級有綠呢官轎、藍呢官轎之分的,就轎子尺

寸來說,是綠大藍小,方簷圓頂,窗牖明敞,倒也崇隆嚴麗。走起來雖

然四平八穩,可是速度太慢,隨著時代進步,當然漸漸歸於淘汰。

小轎清朝因為天街御路漫長綿邈,朝廷顧念勳臣耆舊,賞賜穿

朝馬以供朝參乘騎,可是南人未習弓馬,不諳乘騎,於是賞坐小轎。這

種小轎非常輕便,如同安樂椅加腳凳子而已,照例應當由四名小太監

抬扶而行,可是實際都是由蘇拉們代勞,小太監們只是在兩旁隨行照

顧而已。這種小轎僅在東華門神武門行走,所以外間是難得一見的。

有些樸實的京官,最怕賞乘小轎,三節給太監蘇拉的賞賜,少了拿不出

手,多了又負擔不起,實在令人作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