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說說這兩年來,我乞活軍在關中的發展吧!”冉閔看著福生微笑著說道。
“老臣……”
福生剛準備站起來,卻又被冉閔打斷了,只見冉閔壓了壓手道:“福伯勞苦功高,坐著講便是了。”
“也好。”福生也不客氣,便直接說道:“這首先是人口,當年我們初進關中之時,攜帶進來的再加上關中本地的人口一共有三百四十餘萬,而今兩年過去,我關中此時的人口已經達到了四百六十餘萬,這還是少主屠戮了關中百萬異族,以及關東之地的異族不敢遷居關中之故,否則,只怕如今我關中之地的人口已經接近六百萬了。”
“其次是教育。在少主的倡導下,我乞活軍一直非常重視教育。現如今,整個關中之地,初步識字的人口在百萬以上,小學學歷的人口有十二萬餘人,初中學歷的有一萬三千二百一十三人,高中學歷的有三千八百六十七人,而有著大學學歷的僅僅只有三百二十一人,按照少主的意見,初中學歷可以就任亭長、里長等職,高中學歷可以就任縣令一個級別的官員,大學學歷就可以就任郡守一個級別的官員。當然,初中以上的學歷則必須依例由少主親自判定。”
等到福生說完,冉閔接過話來:“你們一直很不理解,為什麼在這個武力稱王,人命如蟻的時代,我還要將很大一部分錢糧拿出來辦什麼教育?對此,不僅很多武將,甚至很多文臣都和我說過,能不能多加一點錢糧到軍隊裡這個問題,對此我的一貫回答是堅決的,那就是不能!
“你們看看,自晉室南渡以來,中原這個地盤就沒有安穩過,這些異族只相信手中的屠刀。漢人,他們殺;族人,他們殺;親人,他們殺,甚至是自己的妻子兒女,也照殺不誤,他們的確會有一時之強,可能長久乎?因為馬上能爭天下,但能馬上治天下嗎?
漢人為什麼一直被胡人看不起,蔑稱為‘兩腳羊’?不是因為我們漢人懦弱,而是沒有人告訴他們什麼叫‘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沒有人告訴他們什麼叫做‘明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也沒有人告訴他們什麼叫做‘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而是一直有人告訴他們什麼‘以德報怨’,什麼‘忍耐順從’,什麼‘輪迴再世’。”
“我們乞活軍要做的不僅僅應該是‘驅逐胡虜,復我漢家江山’,更要將所有的漢人們那已經被深埋了數千年的血性喚醒過來。”
',!'
 ;。。。 ; ;
第五章 論戰(中)
冉閔說完,整個議事廳內一片沉默。他們中有很大的一部分人之前就一直對冉閔將很大一筆錢糧投入到教育之中成見很大,這裡面有軍方的董達,也有一向認為“統治之重,貴在愚民”的法家子弟法言,而對於他們的異議,冉閔寥寥幾次見到他們都只是單純的予以拒絕,但從來沒有像今日這般告知他們原因。
這一刻,感受到冉閔的意志,無論是之前一直重視教育的丞相福生以及吏部部長嚴明還是董達、法言這些人,都不由得有了多許的感觸。
其實有時候,越是聰明,越有才能的人,往往是更難改變的。這兩年來,由於教育方面的大投入對乞活軍所帶來的好處,已經越來越明顯的擺在了許許多多乞活軍高層的面前。之前效果不顯,冉閔自然不會多說,因為沒有事實作依據,很難讓人信服,而事到如今,藉著兩百萬大軍進攻關中的契機,將這一席話講了出來,卻也正是時候。冉閔的政治手腕在兩年後的今天更加的成熟了。
過了大概半柱香的時間,冉閔看一眾文武思考得也差不多了,然後接著說道:“乞活基業,首在樹人!今後無論何時,這教育都應該是我乞活軍最不容忽視的問題。”
“喏!”
眾文武齊聲道,這一刻,“教育為重”的理念在乞活軍中最終定下了基調。
“福伯,人口、教育說完了,現在再說說我們乞活軍現在的錢糧吧。”冉閔笑著對福生說道。
福生點了點頭:“這兩年來,在農部部長李農的無數次試驗下,終於在一年前將粟麥的產量提高到了每畝五百斤,這幾乎是原來一倍。現如今我乞活軍不僅已經能養活整個關中四百六十萬人口,而且現在糧倉中囤積了至少可以讓五十萬大軍吃上半年的糧食。”
冉閔聽完頓時一喜,高讚道:“真乃奇蹟!李農之功,萬代不衰!”
“萬代不衰!”眾文武齊聲喝彩道。不經歷過亂世,又怎能知道糧食的可貴?這廳內的一眾文武就沒有幾個是世家大族出身,孩童之時餓肚子那是常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