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又能逍遙於大無(不為名辨的“有”囚)。我們一旦瞭解到我們的思維原來是在別人圈定的語框中進行,層層障限,道家提供了另一種想象的活動空間,在種種不同的(語言)框限中,活出活進,就不會被鎖死在他們框限的意識形態裡。
這就是嚴羽後來發展出來的相對於“死句”的“活句”。“死句”死守於名言,“活句”則是自名言解放出來的書寫和感悟的方式。
禪宗裡有相當多的公案都是承著道家這個透徹的靈識專從破“界”念入手,現舉二例:
1� 有一外道,手握雀兒來問世尊雲:“我手中雀兒是死耶?是活耶?”世尊騎門檻雲:“你道我出耶?入耶?”
重涉禪悟在宋代思域中的靈動神思(7)
2� 某日,佛祖弘法,文殊室利在門外,佛祖呼之:“請入。”曰:“僧未見門。”
生死、內外都是人為觀念的界制,在自然的大化裡,在生命世界的運作裡,完全沒有這種因尋因解帶來的煩惱。我們在這裡用現代詩人的描述看界制與無界制的兩種境界。王辛笛上世紀三十年代在英國四月的春天,看見杜鵑花而想起同名的杜鵑鳥:
不像迎風會聽到你重又當前
喚醒我往夢重重裡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