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次吏部侍郎裴徽問王弼:“夫無者,萬物之所資也,然聖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無已者何?”王弼曰:“聖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故不說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恆言無所不足。”

樓宇烈,《王弼集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92),第639頁

。這裡聖人指孔子,但這裡不提代表孔子思想中心的“仁”、“性”、“天道”,一向體仁的儒聖,怎好體無呢。王弼注《論語·述而篇》六章“子曰:志於道”說:“道者,無之稱也。”前書,第624頁。果如是,孔子便是道家化了的聖人。現再舉郭象注《莊子》為例,“聖人常遊外以冥內,無心以順有,故雖終日見形而神氣未變,俯仰萬機而淡然自若。夫見形而不及神者,天下之常累也。是故睹其與群物並行,則莫能謂之遺物而離人矣,睹其體化而應物,則莫能謂之坐忘而自得矣。”(莊,268),又說:“夫聖人雖在廟堂之上,然其心無異於山林之中”(莊,28),但這樣一個聖人當然也是已經被道家化了。相似的註釋很多。

他們在道家和儒家之間其實作了雙重的顛覆。他們無疑是挾道家來扶儒家,雖然最終的投向是興儒,但他們涉足之深,卻同時又大大地發揚了老莊,使到道家中興,其影響力遍及六朝每一個藝術的層次:六朝山水詩、書法、樂論、畫論、詩論,包括佛教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