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國家級的鐵路建設,這個國家頂天了每年的財政花銷也不會超過2000萬英鎊。
所以,這個國家即便已經欠下了五億多英鎊的債務,也依舊有很多人對之充滿信心。【1810年的英國國債是六億英鎊】
大英帝國良好的財政也是反法同盟最終擊敗拿破崙的最堅實基礎。
現在因為美洲戰爭的原因,因為中國的崛起至少不會存在阿片貿易了,現在就是日本、暹羅也在嚴查阿片煙土。英國人的收入比歷史同期有所減少,但花銷卻要大出不少。
只是崩看美洲面積比歐洲大了那麼多,對比歐洲的戰爭規模,美洲戰爭的規模可要小上很多。據駐歐辦估計,英國人已經給他們的盟友潑灑了一億多英鎊的援助資金,他們只需要從自己的軍費中撥出很小一部分來,就足夠給美洲的西班牙、葡萄牙以及美利堅鼓勁的了。
沒有軍費,軍隊就不可能擴充,士兵和軍官也不可能有什麼軍心士氣。
戰爭打的就是錢。
石文軒不能代表全部的美洲諸侯藩國,他能代表的僅僅是康國。
剛剛立足佛羅里達半島的康國還處在一個初建階段,本身就是極度需要財富和物質的時候,卻偏偏趕上了這場戰爭。但陳和他的康國無可推卸自己的責任,再苦再難,他也必須抗下。
按照他老爹的設想,未來的康國還需要向北擴張老大一塊地盤呢,陳不賣力怎可以?
兩億債券的資金到手就成,這可是一億八千萬華元,換成銀元那就是一千八百萬。這些年白銀的價格並沒什麼下挫,原時空銀價下跌主要是19世紀後期,因該是7、80年代之後。那是諸多原因所造成的,包括蘇伊士運河的通航。
眼下這個時空裡,銀價表現的還算堅挺。一千八百萬銀元那就是一千二百萬兩銀子,放到我大清可是老大一筆的錢財了。
但是對於康國,不管是戰爭,還是本國國內的基礎建設、工業建設、教育建設,那可都是無底洞。
石文軒就想到了發行公債。
國家發行公債是要有公信力的。
石文軒看著蘇孟說:“康國當然有公信力。當今陛下是康王的親爹,這就是康國最大的公信力!”當老子的豈有不管兒子的道理,而且石文軒他妹妹可是宮裡頭二十年的寵妃。現在固然是年老色衰了,但佛羅里達半島那塊寶地能封給康王陳,那就是陳皇帝對石妃情誼最好的體現。
石家在沒有轉移到美洲之前,在南中國和南洋,那也是一塊金字招牌。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對新帝的擔憂!
發行公債,這是外國政府籌集資金應急的常用辦法。英國政府外欠五六億英鎊,依舊能跟拿破崙大打出手,那靠的就是公債,也是國債。
英國從17世紀就開始建立自己的國家信用體系,到如今時候,發行國債已經成為了大英帝國霸業基礎上的最重要的一塊基石,為大英帝國籌集了無窮無盡的資金。但這在中國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陳漢剛立國那兒,也搞過國債戰爭債券土地債券建設債券,只是稅制改革之後,伴隨著國家財政的日益充足,中原已然不聞‘國債’聲十多年了。
蘇孟對石文軒的‘振振有詞’表示無語。石文軒這話還真是有份量,別說康王的母妃是皇帝老子的愛妃,就算是不怎麼得寵的皇妃誕下的皇子,以當今皇帝的性格,那也沒有不管的道理。
康國發行的公債,這實際上是在拿當今皇帝的信譽在作保。蘇孟都可以預料到,今後那一連串的藩國藩王都會拿著自己老哥老子的信譽來貸款了。但這事兒報給皇帝了,今上絕對會預設的。所以蘇孟沒有不答應的理由。
陳鳴也的確沒有不答應的理由。金錢流動起來了才是金錢,否則再多的黃金也是擺設。
至於各藩國發行的公債,他也半點都不懷疑能否賣的出去,陳家皇室的信譽是很好地。陳漢又不是我大清?原時空的滿清也發行過類似公債的證券,光緒二十四年,朝廷發行“昭信證券”,以應付甲午戰爭之後的財政困難局面。可是由於滿清朝廷的信用非常成問題,而公債的順利發行是離不開政府的信用的,所以,這滿清朝廷發行的‘昭信證券’就成了一張爛紙,無人問津。後來,‘昭信證券’乾脆就變成了清政府的攤派,好歹籌集了一點兒銀子。當然,這些銀子都用到了哪裡,那就是個未知問題了。
公債、國債也是債,欠債就是要還錢的。滿清政府只知道借不知道還,當然沒人買他們的帳。陳漢的國家信譽可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