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9部分

是否紮紮實實做了事情。科舉拔魁首固然是好。但要說青史留名。卻還看以後。”

“廷益你還真是

的開。不過話說回來。二十出頭便中了進士。即便了上一科的探花郎和那張元節。但咱

這一科進士中你也算年輕的。兄弟我可比你年長十歲。咱們等著青史留名。給咱們浙江士子好好長一回臉。”聽到這麼一番話。張越頓時莞爾。心道這真是巧的不能再巧了。他還沒開口。萬世節則是眉頭一挑直接笑了起來:“話說回來。我之前忙瘋了。竟是忘了殿試。你們誰知今年的殿試是什麼題目?”

同桌的員外郎崔範看了看主事吳元。這才笑道:“這次殿試題目是如何效法堯舜無為而治垂拱而治。”

張越之前也沒去注意;是什麼題目。一聽是考無為而治垂拱而治。他不禁在心中思量了起來。雖

今來皇帝大臣都很喜歡拿著這一條當作目標。可即老學說治國的漢初。也不可做到真正的無為。而且。朱又是北征又是開運河又是遷都。如今又是開海禁。怎麼忽然挑了無為而治作為殿試的題目?

這時候。隔壁的包廂中的議論聲漸漸大了起來。卻是有人在說朝廷重邊事輕民治。重武輕文。更有人憤不平的說勳貴坐享勳田成百上千頃。而文官則是勉強只靠俸祿求一個溫飽。說著說著。那言語自然免不了偏激。漸漸就有人提到了一個張字。

“英國公三下交趾四定安南。以功封英國公也就罷了。可他的兩個弟弟俱以功臣子弟封了高官。再看看張家另一支徵交趾平倭寇功封了一個陽武伯還不算。其餘的子弟都是年紀輕輕就出仕了。只看張元節如今升官的速度。只怕不到而立就能當上七卿。究竟是武家出身不像真正的儒門學子一味知道殺人不仁恕。哪裡知道體恤百姓。還有杜宜山杜學士。如今也閣了。想他新入仕到現在不過五年。還不是附庸張家爬的飛快。”

“子英杜學士不單單是

先而且為人處事向來光明落。你這話說的過了。”

“廷益你莫不是上次見過那位小張大人。也想借人家的光?你敢說杜宜=不是因為他那個貝女婿兼的意門生方才入的閣?”

聽到有人說起家張越便皺了眉。卻沒有十分放在心上。畢竟那話雖說不好聽。卻不過是發發牢騷待到人家說起他只知殺人不講仁恕。他更是一笑置之。一家哭好過一哭。他本就望能討好所有人對於此種評論卻是所謂。然而聽到那個說話的人居然纏槍夾棒的指摘自己的老岳父頭上。他就再也忍不住了的站起身來便往外走。

他這一走。崔之和吳元不禁面相覷。幾個正快朵頤的書吏也慌忙停下了筷子。此時此刻。萬世節便跟著站起身。對眾人做了個手勢:“大家少安毋躁。他必定是到隔壁說理去了。咱們在這兒等著。他一會兒準回來。”

出了包廂。越就直來到隔壁包廂門前。伸出手輕輕敲了敲門。不多時便有人開啟了門。他放眼一瞧。見裡頭大約是五六個書生。除了于謙之外都不認識。

見所有人都往這邊來。他就開口問道:“各位金榜題名在此慶賀原本不關我的事。但你們這聲音未免太大了些。有些話即使我在隔壁不想聽。可還是聽到了。敢問剛剛非議我岳父的是哪位?”

江南素來乃是文華寶的。其尤以浙江為這包廂中的六個人都是從今科會試殿試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這酒酣之際正說暢快卻忽然有敲門打斷了興頭。自然大多不太高興。但這會兒聽到那岳父兩個字。幾個原本臉上還有傲氣計程車子頓時呆了一呆。

“就是我說的。”一個穿寶藍直三十出頭的矮胖青年站起身來。卻是冷笑了一聲。“想不到今天在這裡見到小張大人大駕。倒真是有緣。怎麼。你是來興師問罪的?我有說錯麼。杜學士若不是憑藉著你家的聲勢。怎麼可能升官那麼快?須知當初向皇上舉薦他的兩位沈學士。如今官不過中書舍人翰林待詔。憑什麼他就能越過他們平步青雲?”

上下打量著這個流出明顯敵意的夥。張越當即淡淡的說:“尊駕既然是新科進士。難道連文武殊途的道理都不懂?岳父雖說回朝任官不過五年。但在青

霆平叛。在朝對皇上建言獻策。更曾經保下忠良。你說他是張家附庸。那麼你不妨說說。他為哪個張家人說過好話。抑或是哪個張家人舉薦過他?張家除了我和尚在交趾的大伯父之外。餘下的都是武官。使以英國公之尊。亦一向謹慎自持。從不曾對皇上舉薦文臣。我岳父自從入朝為官後。一不交結權貴。二不曾答應別人請託。三不曾請於人。豈容你如此誹謗。”

見那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