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答應了。如今也就只有金鄉衛還在鬧倭寇,不過皇上已經命當地衛所指揮部署迎擊,這天下總算是太平多了。”

別人聽到倭寇也就罷了,可張越一聽到這倭寇兩個字立刻皺起了眉頭。他進京之前,鄭和的艦隊踏上了第五次下西洋的路途,這大明海軍空前強盛,然而浙東沿海的倭寇之亂始終沒有消停過。倘若在如今大明軍事強大的時候不下死力,以後的事情就很難說了。

正當他尋思如何開口的時候,張超卻忽然放下茶盞霍地站了起來,一臉鄭重地說:“大堂伯,我進神策軍也已經有兩個月了,雖說結識了不少好朋友,但每日點卯訓練終究不是我的所願。我習練武藝多年,一直想征戰沙場。如今我的資歷還上不了什麼大陣仗,但浙東既然鬧倭寇,還請大堂伯讓我去那裡歷練歷練,哪怕是當一個小兵也好。”

張輔沒料到張超忽然會提出這樣一件事,頓時愣住了。而張越儘管知道張超的脾性,此時也著實吃了一驚,但更生出了一絲佩服——在神策軍中按部就班地提升,總比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搏軍功容易多了。更何況,和大明北征南征相比,殺倭寇算不上多大的功勳。

“超哥兒,你過了年才剛剛十八,就算要上戰場也太早了。”

“可是大堂伯初戰上戰場,也只有二十出頭,何嘗怯過陣?”

聽到張超這不服氣的口吻,張輔不禁啞然失笑。他雖然少年入軍,但真正意味上的第一次上戰場卻是在建文元年靖難之役開始的時候,而且一上陣就是指揮同知。在此之後父親戰死,他卻無法盡人子的孝道,孝服未除便再戰沙場屢立戰功,也曾有過年少英氣勃發的時候。此時此刻,瞅著昂首挺胸的張超,他最後點了點頭。

“你既然有此心意。那倒是有一個機會!”他一邊說一邊看了一眼張越。面上露出了一絲笑容。“前次你三弟恰好有緣面聖。在皇上面前說你能拉兩石強弓。箭法百步穿楊。皇上倒也好奇地問過兩回。後日皇上會到小校場閱神策軍。你若是能以武藝打動皇上。別說浙東金鄉衛。就是想去哪裡也使得!”

“啊!”張超頓時喜形於色。高興了好一陣子方才想起張輔前頭那句話。連忙轉過身去對張越深深一躬。認認真真地說。“多謝三弟地舉薦!”

張越連忙將張超扶起。笑道:“倘若大哥這次能夠得償心願。到時候再來謝我也不遲!”

張赳在旁邊看著。忽然站了起來。竟也是一本正經對張輔一揖到地。旋即誠懇地說:“大堂伯。爹爹之事已了。我想過幾日回開封去。雖說已讓人捎了回信。但箇中詳情祖母和娘畢竟都不清楚。再者我也不能一直在這裡給大堂伯和大伯孃添麻煩。父親不在。我是張家長房長孫。如今小半年未盡孝道。該回去奉養祖母和娘了。也該將那些變賣折下地金銀帶回去。”

這話說得極其妥貼。和他平日地衝動大相徑庭。張輔心中滿意。見張越也站起身來。他卻輕輕抬手壓了一壓:“我之前也去信和嬸孃提過。原就打算過兩個月讓赳哥兒你回去。如今你既然如此有心。早些回去侍奉長輩也是應當地。但越哥兒你不妨留在京師。一來你地老師杜宜山如今在朝為官。二來也是為了你前程計。這事情我已經和你父母說好。嬸孃也答應了。所以你不必提什麼回去地話。”

眼看張輔三言兩語安排好了三兄弟地去留。此時此刻。王夫人也站起身來笑道:“這小半年大夥兒吃住都在一塊。我也看著你們和自己地孩子差不多。按我地本意。原是不願意超哥兒和赳哥兒離開。不過你們一個有心上進。一個要孝敬長輩。這都是正經地事情。所以我也不攔著。你們兄弟三個來京師這些時日。在大事上頭都是一條心。我和你們大堂伯看著很欣慰。以後就算分開了。也不能忘記了兄弟情分。不能忘了自己是張家地人。明白麼?”

這都是應有之義,三兄弟自然是齊聲應下。等到出了上房前往芳珩院的路上,張超看了看已經昏暗下來的天色,忽然扭頭對張赳說:“小四,以前我看你不順眼,那有你的緣故,但大多是我的偏見,總之是我這個大哥不對。家裡的事情就都交託給你了,二弟和我一樣是個爆慄性子,他說什麼你別往心裡去。”

“大哥……”張赳停頓了一下,這才囁嚅說道,“你若是真去了金鄉衛,千萬小心一些,戰場上刀劍無眼,唔,一路平安……”

彷彿覺著說得太多太不著邊際,他急忙轉身來到張越身側,仰著頭說了一句“三哥也保重”就逃也似地跑了。站在原地的張越莫名其妙地撓了撓頭,心想又不是明天就走,何至於現在就說保重之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