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從環境角度所做的解釋聽起來很有道理。生活在大城市中,人們相互間的陌生和疏遠把人變得冷酷無情。然而,吉諾維斯一案的真相要比這更為複雜一些,也更令人好奇。紐約市的兩名心理學家,哥倫比亞大學的比布?拉坦和紐約大學的約翰?達利在案發之後做了一系列研究,目的是要弄清楚他們所稱的“旁觀者問題”現象。為了看看究竟誰會前來幫助,他們在不同地方上演了各種緊急突發事件。其中一項發現令人大為震驚,即突發事件發生時,在場目擊者人數的多寡竟能幫助我們預測他們的助人表現。
例如,在一個實驗中,拉坦和達利讓一個學生獨自待在一個房間裡,然後假裝癲癇病發作。當隔壁房間裡只有一個人時,聽到聲音後,他有85%的可能性會衝進這位學生的房間提供幫助。但是,當實驗物件覺得還有其他4人也聽到了癲癇病發作聲音時,他們去幫助這名學生的可能性只有31%。在另一個實驗中,他們發現,如果有人獨自看到黑煙從門下冒出,他有75%的可能性要去報警,但如果他與一群人在一起時,去報警的可能性就只有38%。換句話說,當人們處在人群中時,會分攤責任。他們會設想,其他人會去報警的;或者,既然其他人都不採取行動,這個明視訊記憶體在的問題——隔壁傳來的疾病發作聲,門下冒出的黑煙——就被認為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拉坦和達利之類的社會心理學家們認為,在基蒂?吉諾維斯一案中,我們要吸取的教訓並不是儘管有38人聽到了尖叫還無人報警,而是正因為有38人聽到了尖叫所以才沒人報警。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她當時是在一條僻靜的街道上遭人襲擊,而且只有一個目擊者,她還有活命的可能。
換句話說,要使人去關注身邊的不幸者,有時這取決於人們身邊細微的環境因素。環境威力法則認為,人對自己周圍環境的敏感程度比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更為強烈。
4
引爆點所涉及的這3條法則,即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因素、環境威力法則,給我們提供了理解流行潮的一個方法。它能引導我們找到引爆點。本書以下內容就是用這些觀念來破解其他一些令人不解的事件以及我們周圍世界中所發生的流行潮。這3條法則是如何幫助我們理解諸如青少年吸菸現象、流言飛語現象、犯罪現象以及暢銷書現象的?答案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 想看書來
第二章 聯絡員、內行和推銷員(1)
暇步士品牌如何鹹魚翻生,由一個行將謝幕的品牌竟再度得到頂級時裝設計師的青睞,原來流行的興起竟是繫於關鍵的少數人身上,而他們在其間發揮的作用可以用本書概括的聯絡員、內行、銷售員來形容。
你與布什之間的距離有多遠?本章中揭示的神奇的六步分離法則告訴你與周邊世界的距離最多也不超過六步。
1775年4月18日下午,在波士頓一家馬房幹活的一個小夥子無意中聽到一位英國軍官對另一名軍官說“明天要嚴厲懲罰”之類的話。小夥子於是朝著波士頓北區一路小跑,來到銀匠保羅?裡維爾(Paul Revere)家,把聽到的訊息告訴給他。裡維爾嚴肅地聽著。這並不是他當天聽到的第一條傳聞。在此之前,還有人告訴他,波士頓的朗沃福碼頭聚集了大量英國軍官,他們在低聲談論著什麼事情。停靠在波士頓港的英國皇家海軍軍艦薩默塞特號和保尼號周圍停泊著一些小船,有人發現這些小船上的英國海軍個個步履匆匆。那天早上,還有人看到幾個英國水手在岸上跑動。這一切看上去都像是某一重大行動開始前的掃尾工作。等到下午的時候,裡維爾和他的朋友約瑟?沃倫越來越相信當時謠傳了很久的事情,即英國人馬上就要採取一次重大行動,進軍位於波士頓西北的列剋星敦鎮,逮捕殖民地領袖約翰?漢考克(John Hancock)和塞繆爾?亞當斯(Samuel Adams),然後繼續進軍康科德鎮,去奪取當地民兵存放槍支彈藥的軍火庫。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已經成為歷史傳奇,是每個美國兒童都聽過的故事。當天晚上10點鐘,沃倫和裡維爾會面。他們決定警告波士頓周邊地區的居民:英國人已經開始行動。這樣他們就可以喚起當地民兵對英國人迎頭痛擊。裡維爾情緒高漲,他穿過波士頓港,來到查爾斯頓輪渡口,縱身跳上一匹馬,開始了他去往列剋星敦的“騎馬夜行”。他用兩小時就走了13英里。沿途每路過一個小鎮——查爾斯頓、麥德弗德、北康橋、麥諾託密——他都敲門傳話,告訴當地的民兵領袖英國人就要來了,並讓領袖們再把訊息傳達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