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後面對的另一課題是,如何讓每個人都能簡單地拍攝到水結晶的照片。透過使用新素材的技術,這種可能將指日可待。這種新的素材,其熱傳導率高於普通素材25倍,即使在常溫下也能讓水結成冰。
有了這種新的素材,我們就無需再像過去一樣只能在-5℃的房間裡進行拍攝了。目前,我們正在使用這種新的素材,試圖研製出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拍攝到水結晶的儀器。
第五章(7)
(日)江本勝
今後,水結晶的技術將成為人類共有的財產,雖然這可能是一把雙刃劍,但只要用法得當,為人類帶來的勢必將只有幸福與繁榮。不過,我們也要避免有人用它來滿足私慾,甚至加害別人。
人由水構成,缺了水人就根本無法活下去。但是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我們不能忘記水也曾湮沒過人類的文明,也曾不當地使用過它那似乎可以顛覆一切的巨大威力。
但一切全在於我們人類懷有怎樣的一顆心。
一念之差可以獲得幸福,也可以招致傷害。關於這一點,水結晶已經非常清楚地告訴了我們。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樣面對生活?
我一貫的主張是,懷有一份愛與感謝之心才是最重要的。感謝能讓我們生髮出愛心,愛則能讓我們知道去感恩,從而讓我們的慈悲之懷像水結晶一樣擴充套件到全世界。
我們肩負著淨化水資源、改變整個地球環境的使命。要想完成這一使命,其前提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懷有一顆澄淨的心靈。
過去我們掠食、汙染著地球,這段歷史,會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永遠留在水的記憶中。現在,水開始說話了,水透過它的結晶向我們申述著它的委屈。
現在,是我們該重新書寫歷史的時候了。水正靜靜地指引著我們人類未來發展的方向。在你活著的這個瞬間,也有水在默默地守候著你。
那麼,請讓你的身體接受水所給予的啟示,並將這種啟示傳達給更多的人吧。
後 記
(日)江本勝
就讓我們再次展開水與宇宙的幻象之旅吧。
當我們第一次聽到水是源源不斷地來自於宇宙這一說法時,你可能會突然感覺到一種恐懼。因為如果水這樣持續不斷地來到地球的話,那地球豈不會終有一天將淹沒在一片汪洋之中呢?
人類自遠古時,便曾遭遇過無數的水患。世界各民族的神話故事中都曾有過關於洪水的傳說。據歷史記載,地球的確曾數次遭到過洪水的侵襲。看來諾亞方舟的傳說、亞特蘭提斯大陸的沉沒都絕非古人的杜撰。
也如歷史故事在不斷重複上演一樣,如果水從浩淼的宇宙源源不斷來到地球的話,地球可能再次受到洪水的威脅。最近世界各地也有四處發生水災的新聞不斷傳來,雖然地球面臨洪水的侵襲可能數千年乃至數萬年之後才會發生,但我們應該現在就考慮到底要如何應對。
就在我被恐懼佔領、無時無刻不在考慮該如何處理不斷地來自宇宙的水時,突然一個念頭閃過了我的腦海。
宇宙中的一切都有其相似性,微觀世界會忠實地展現另一個微觀世界。宇宙就像一個巨大的曼陀羅,從這個角度出發,就可以知道宇宙中發生的事,同樣也可能在我們的體內重新上演。
人體需要水在其中不斷迴圈,宇宙中的水也需要不斷迴圈。如果水只是持續湧入地球的話,終有一天宇宙中的水是要枯竭的。
水來到地球,不過是它以迴歸宇宙為目的的浩瀚旅程中的一小段,所以說地球上的水,總有一天會重新返回宇宙。
果真如此的話,水不斷來到地球又到底說明了什麼呢?也許塊狀的冰落到地球上的同時也落到了其他星球上,只不過其他星球可能不具備像地球這樣好的蓄水條件罷了。
假如把太陽系比做人體的話,我想也許地球承擔的就是腎臟的功能。
人體的腎臟每天要過濾近200升的水,並將過濾後的乾淨的水輸送到其他器官。這樣說來,地球所承擔的角色就是將迴圈在太陽系中的水過濾後,把乾淨的水重新送回宇宙。
既然如此,又由誰來承擔淨化地球水源的責任呢?那就是我們人類自己。因為我們是水做的,因為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我們有義務淨化地球上的水。
在思考水在展開宇宙迴圈這個漫長之旅的時候,我不禁又開始想一些問題了:人到底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
將人與水等同視之,就可以解開我的這些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