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可惜他只知道李白杜甫不知道“上安”是誰。
“本王才疏學淺,你又不是不知道。這個南有胡草,名曰荸薺是什麼意思?”
“荸薺是南方的特產,如入藥也可做吃食。當時元上安被髮配到南方為官,吃到這荸薺,想到家中親人便有此感慨,意思是將來希望能將這荸薺帶回給北方的家人品嚐。後來這是丈夫給妻子信中常用的句子。”
劉愈聽了曲寧的解釋才知道這“南有胡草”有這般典故,本來柳麗娘是以丈夫為口吻給長安城中妻子寫信,用這句話本沒錯。但她在前面綴上“若有事與吾”,那其中就必有內涵。
“荸薺產自哪裡?”劉愈馬上追問。
“南方……具體是哪裡,要問過當地人才知。”
劉愈臉上突然興奮地一振臂,拿起信便往行轅外行去。(未完待續。。)
第五百三十三章 深入敵後
劉愈將隨軍長史及軍中地方向導全部召集在一起,將“荸薺”的情況詳細詢問,得到的反饋不多,令劉愈很失望。
按照這些人的說法,荸薺在南方各處都有栽種,比較有名的荸薺產地就有十幾處之多,而其中也沒有什麼特別有名的產地。
好不容易得到柳麗孃的秘密情報,現在看來又是竹籃打水。劉愈回到行轅,曲寧還沒走,見到劉愈臉上的失望她便明白了大概。
“曲醫女,你之前說的元上安,他在南方吃荸薺是在何處?”劉愈突然想起這問題看著曲寧問道。
“通寧。”曲寧不假思索答道。
劉愈在桌上攤開的地圖上尋了半天也沒找到通寧這座城市,一邊的曲寧補充道:“通寧在前朝已改名為宜州,在此處……”
說什麼通寧劉愈根本不知,但說及宜州,劉愈從地圖上也能看出這座城市的險要。
宜州是嶺南中南部地區一座大城,現為陸苑南勢力範圍,而周圍基本都是少數民族聚集地,是地方勢力在中南部地區最後一座堅實的堡壘。宜州地處偏僻,劉愈心想,若是自己被髮配到這種地方在,自然也會跟那個“元上安”一樣鬱郁不得志。
劉愈看到宜州的地理位置,然後便規劃起從梅關到宜州的路線,一邊的曲寧似有不解劉愈為何對“南有胡草”這麼一句簡單的話如此在意。
“殿下,您……”
曲寧這一開口,劉愈才想起她在旁邊。劉愈笑著下逐客令道:“曲醫女博古通今。學問真是高的不得了。這次有勞你了。曲醫女沒別的事的話就請先回,若本王有什麼事,會再請你過來相問。”
劉愈這般趕人,曲寧心中自然不痛快,她心想幫了劉愈忙就該知道此事到底為何。曲寧略帶不忿離開,劉愈又在軍圖面前端詳了很久,直到天色昏暗下來。
等侍衛把行轅裡的燈都點亮,劉愈也沒心情再看軍圖。一到晚上,也到了劉愈情緒最低落的時候。在古代夜晚,如果是在長安城或者還有幾分人氣,跟家人在一起還能感覺到不是孤單一人,但在鳥不拉屎的梅關,劉愈到了晚上便像是失去活力,很多事他都不願晚上去做,好像這個漫長的夜晚除了睡覺不應該做別的。
但今晚對劉愈來說有些不同,他又有南下的準備。但他的目的地,仍舊不太明確。
若柳麗娘是提醒他要在宜州相見。那他可以透過柳麗娘去聯絡南方少數民族,組成南北的聯軍來夾擊嶺南的地方軍事勢力。這是一種最簡單有效平息嶺南的方式。可柳麗孃的提醒並不明確,光靠“南有胡草”這麼一句話,就說是在宜州相見也有幾分牽強,而即便是宜州,宜州城又在敵境之內,劉愈身為主帥的話前去多有危險,而到了也未必找的到。
而且據劉愈所知,中南部的勢力已經開始防範朝廷的細作混入,都紛紛在自己的領地設定重重關卡,即便劉愈有心南下,一路也未必會安穩。走官路不安穩,也可以走山路,但山路靠近少數民族的聚集地,少數民族武裝對漢人又極為防備,也不安全。
劉愈想了想,此事只能暫緩,從長計議。
但接下來幾日,劉愈為了實現聯絡少數民族武裝共同平息嶺南的計劃,已經展開了初步的軍事行動。在軍事上提供對南方的進一步緊逼。
因為之前幾日的陰雨,朝廷軍一直採取按兵不動,也使得少數民族的搶掠收效甚微,而地方勢力沒有朝廷軍的壓力,對少數民族武裝的平息也很順利。可一夜之間形勢立改,朝廷軍分三路對中部幾個勢力展開了一輪猛攻,炮火配合上空中力量的滋擾,使得地方勢力只能暫時貓在城裡不敢出來,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