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9部分

以他右相的身份以及跟劉愈的關係,劉愈絕對應該召他過去商議,但此時他卻跟其他官員一樣只能在峰翠宮裡等候訊息,這讓他也不得不去想,是不是劉愈因為此事已經在懷疑他知情不報,已經準備好將他疏遠。

韓升也明白,此時的劉愈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在棋樓裡無所事事一呆一整天的劉家十二公子,獨攬大權的劉愈做事果決沒有章法,就連今天提前察覺事情有變,他還是能按部就班地在圓丘壇演一齣戲,逼得謀反的人自己現身,這是何等的冒險精神。換做是其他人,絕對不會讓這等事情發生,防患於未然才是根本。

韓升看不透劉愈的想法,更不知劉愈下一步準備如何去做。

此時雅前殿內的氣氛非常壓抑,因為在三司當中也有人參與了今天的政變,因而三司的掌舵人,刑部尚書王簡,都察院都御史白榆以及大理寺卿吳臨也不敢隨便發表意見。劉愈正在氣頭上,如果一句話不當就可能會引火燒身。

王簡和吳臨還好說一些,他們在自己的職位上當職日久,懂得如何抽身事外,近兩年長安城的局勢變化也沒連累到他們。但白榆卻不同,因為這兩年在都察院都御史這個職位上幾次發生更迭,而白榆也是經歷了幾次起伏,直到年底,他才重新從賦閒復職都御史,他更懂得珍惜機會。這次的政變雖然他沒參與,卻也是“知情不報”,他很怕劉愈會一查到底在長安城興起滔天巨浪,到時他白家也要從長安城世家中抹去。(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九章 痴情種

雅前殿的三司會議舉行了差不多半個時辰,其實重點用一個字就能概括——誅。

凡與謀者誅族,凡與事者誅人。

王簡在這方面的主張最明確,他是兩朝以來鐵打不動的刑部尚書,就算是他跟四公主蘇碧關係緊密,但他的能力還是足以得到滿朝上下的肯定。而以王簡在刑部多年對案宗的調查,也能感覺出其實今日也沒什麼可議的,千古定下來的規矩,得皇位者不管自己是不是正統,總要將政敵斬殺乾淨不留後患,如果今天朝廷心慈手軟了,那將來身滅的就是他劉文嚴。

劉愈把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三司的人召集過來,議定的就是如何處置犯事的官員,但劉愈從開始話就不多,把定罪的事交給三司的人來擬定。而事情的始作俑者中,三人已除其二,對於藍家也就沒什麼可議定的,藍家首先被以謀逆魁首的罪名定了“族誅”的罪。

等罪行書寫在案宗上,劉愈還是一句話都沒說,也就是說劉愈預設了三司對藍家的定罪。

之後的其他官員,按照大理寺卿吳臨的意見是細查之後,查出幕後是否有人與他們勾連再行議處。吳臨有如此的提議,也等於是要在長安城進行一次大的清洗,而本身也是建立在吳家並未與此事有關的基礎上。

關於這一點,王簡沒提意見,而都察院都御史白榆則小心地提出“事不宜過大”的建議,本來三司的人以為劉愈會充分尊重他們的意見,沒想到劉愈聽到白榆的話。很冷淡地瞪著白榆問道:“白都御史不會與逆臣有勾結。怕被引火燒身吧?”

白榆大驚。連站都站不住,直接跪地道:“絕無此事,下臣絕無與逆臣勾結……”

劉愈輕描淡寫地拿起茶杯,喝了口茶道:“白都御史何必如此緊張,事情不查不清,如果一切都不查,就這麼匆忙定了罪,又有誰會服?”

白榆唯唯諾諾道:“武義侯說的極為有理。此事……還是該細查。定不能讓危害朝廷的叛逆,藏身在朝廷中……”

王簡和吳臨都瞅了白榆一眼,心中也在慨嘆這都察院都御史的毫無主張原則。被劉愈的一句話嗆了,他就馬上轉變口風變得迎合,這事細查起來若說查不到白家身上,他們也不相信。

“那你們就先去查查。”劉愈把書寫了犯事官員的名單分成三份,一份大約有五六十名官員,分別交給三司的掌舵人,“查的清楚點,時限也就到今晚。可要抓緊了。”

王簡、吳臨和白榆都像是吃了黃蓮一樣,有苦說不出。查謀逆的大案。劉愈連一天的時間都不給,從下午到晚上,前後也就幾個時辰,能查清楚什麼?他們再一想,劉愈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了把事情燒到哪些人的身上,他們只需要來個順水推舟,找幾個嘴軟的官員來個“屈打成招”,一切事情都就搞定了?

劉愈沒說,他們也不敢妄自揣度,三司的掌舵人拿了各自的名單,帶著三司的隨從各自離開了雅前殿,匆忙出宮去辦事。

劉愈把先前三分名單的藤本交給一旁立著的齊方,道:“你出去盯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