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部分

及他的主力叛軍已除,但畢竟東部的叛亂殘軍尚存,這些叛軍佔據著關中東部大多數的城池。要解決並非一朝一夕的事。

血腥的攻城已讓各地的叛軍聞朝廷軍而喪膽,更多的平民開始逃離叛軍,現在正是招撫叛軍的最佳時機。劉愈讓原本福成的一部分手下去完成招撫的任務,一方面留下董書,率領東水營的四千兵馬繼續在懂地叛亂,而大軍責折向西,往叛亂的中部挺近。

中部叛軍分支眾多,叛軍的數量也不在少數,因為旱情嚴重,大軍沿途看到不少的難民屍體。基本也都是餓死。本來朝廷下放了救災的糧食。基本也被叛軍繳獲用以擴軍,而在叛亂之後朝廷的賑災又基本陷入停滯。使得旱情並非十分嚴重的關中中部地區餓殍遍野。

這是劉愈始料未及的,他不敢想象旱情最為嚴重的關中西南地區是如何一番狀況。

地方上發生叛亂,不能一味的去鎮壓,劉愈跟韓升當初在商討這場叛亂時也談到這點。本來要以安撫災民和平叛雙管齊下,現在看來也是空談。地方流民對朝廷軍充滿了不信任,朝廷軍路過的地方官,即便有救災的粥場,也很少有災民敢過去領粥喝。

叛軍基本就是用糧食作為誘餌來誘使普通百姓參加叛軍,進入叛軍之後才發現待遇並非他們宣傳的那般好,每天能吃的糧食也僅僅夠維持一人不餓死而已。而叛軍對朝廷軍的醜化使得這些百姓對朝廷軍更加忌憚,連同他們的親人和一些不明就裡的普通百姓,也認為朝廷軍只會比叛軍更加兇殘,這樣的形象定位也跟當權者與普通民眾關係脫節相關。

隨著大軍的推進,劉愈近乎是一日兩次收到蘇彥的求救信。

淮王的軍隊行進的很快,淮軍過長江後推進三日卻突然停下,而此時各藩王應召入長安的使節隊伍已經抵達潼關周圍。

劉愈看到戰報不由無奈一笑,他開始有些搞不清楚淮王的用意。

一方面派大軍攻城掠地作出要叛亂的架勢,另一方面卻好似悔過一樣一天一封“請罪書”發往長安城,在請罪書上淮王不承認蘇彥的帝位,只以“皇侄”相稱,處處都顯得他資歷更老,所作所為是在為蘇家鎮守疆土。

劉愈看過蘇彥傳過來的“請罪書”謄本,感覺淮王蘇雲曜是在勸蘇彥退位讓賢,而他的叛亂也好似在為朝廷剷除邪惡。

劉愈知道,在淮王眼裡他一定是新皇身邊最邪惡的那個。如果要“清君側”,他一定是最先被清理的。

沒有劉愈這個師傅在身邊,蘇彥愈發不能承受身周的困局,不斷催促著劉愈回去。

劉愈也在掐指計算自己回長安城的時間。

大軍在進入中部地區後,第一批的攻城輜重運抵前線,有了這些輜重的幫助攻城也相對容易了許多,不再需要原始的方法去攀牆。畢竟不是每座城市都可以以少數精銳來偷襲,叛軍吃過一次虧也學的聰明瞭,加緊了對城牆的防護。

兩日內接連攻下三座叛軍頑抗的城池,再到後面,叛軍也學聰明瞭,見到朝廷軍的旗幟乾脆都棄城逃走,化妝在難民的隊伍裡也沒人能認出來,他們中的大多數原本就是普通的百姓。

九月十九,劉愈算算日子也該回長安城了。剩下的平叛任務他打算交給楊烈全權負責,他要跟徐軒築回長安城,全面應對各藩王入京的使節,以及淮王的公然叛亂。

當夜,劉愈叫徐軒築收拾行裝,這次回長安城除了帶上身邊的貼身侍衛,劉愈沒打算帶一兵一將。連同女軍也要在徐菜花的率領下協同楊烈所轄的中軍為戰。

劉愈看到門口有個影子,掀開帳簾,見到霍病坐在門口,一手扶著長戟一手拿張幹餅在啃。聽到聲響,霍病仰起頭看了劉愈一眼,繼續啃他的幹餅。

“進來。”

劉愈說了一句,霍病將幹餅揣進懷裡,拍拍屁股進了帳門。

“準備跟我回去還是繼續在這建功立業?”劉愈問道。

霍病一邊嚼著沒嚥下去的餅一邊口齒不清道:“那個正尉……”

“不會賴你。”劉愈一笑,這些日子他基本是被霍病給賴上了。

“哼,讓我寫什麼軍令狀,你卻不兌現。”

而在案臺那邊收拾行裝的徐軒築聞聽霍病的話不由一笑,道:“傻小子,你真當你們將軍讓你立下的是軍令狀?”

“不是軍令狀是什麼?”霍病氣憤不已道。

“那是一封遺書。”徐軒築解釋道,“當日將軍怕你回不來,又怕你那三個弟弟向他要人,就以你的口吻寫了一份遺書,準備等他們長大了再看。將軍可